本人2010年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就从事财务工作,和我大学的专业也相关。我一直在财务行业工作,所以,我的出路只有考试。
2014年,我通过了中级职称考试;
2015年-2018年,我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全部考试。
可以说,2018年是我职业生涯非常重要的一年,而我写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感谢正保会计网校的各位老师,同时,也为正在准备考试的各位同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事先声明,我不是网校的托儿,也不是为网校做广告。但是,网校的老师们是我最要感谢的人,我作为学生,怀着真挚的感谢之情,谢谢网校的老师们:苏苏老师,李斌老师,杨闻萍老师,杭建平老师,叶青老师,郭建华老师,陈楠老师。
我属于一边工作一边考试的情况,因为考试,4年内换过两次工作,但基本属于自然脱落,不算那种突然离职。
2015年:我通过了专业阶段会计和经济法。
当时我在一家公司负责配合新三板上市,大概做了一年的时间吧,我一边上班一边学习,那个备考强度,现在想想都觉得:我那年真年轻啊还是禁折腾。后来这家公司没有上市成功,然后整个公司进入调整阶段,我担心2015年的注会考试,就和公司说了我的想法,然后8月我就辞职了,然后,8月-10月集中学习3个月我就去考试了。
会计是自学的,经济法听了苏苏老师的,不得不说,苏苏老师的经济法真是讲得太棒了,我都没怎么看教材,把讲义背了,然后去考试,就过了,中级职称我也听的苏苏老师的课。财管那年也考了,但是当年没有通过,因为考试的时候太紧张了。
2016年:我通过了专业阶段财务管理。
2016年我又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仍然是配合另一家公司新三板上市。本来是准备两科:审计和财管,财管听了李斌老师的课,没有什么可说的,中级职称的时候我就听的李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很明白。但是审计我没有听课,是自学的,非常费劲,基本全靠记忆力。但是很遗憾,审计没有过,我只过了一科财管。
2016年是我最难的一年,备考两年完全没有达到至少通过4科的预期,各种郁闷啊,因为这给我的三年考试带来的压力非常大。而且我这种工作性质非常要命,真的是非常忙。
2017年:我通过了专业阶段审计、战略和税法。
到2017年的时候,我依然在这个项目里忙翻天。但是我开始听杨闻萍老师的审计,杭建平老师的战略和叶青老师的税法,不管怎么说,我在2017年6月之前把课全听完了,一下子放了心。到了2017年中期,这个新三板的项目关键技术环节延迟,上市行动也暂停了,我马上果断辞职。从2017年7月-10月集中复习,当年这三科全过了。
2018年的时候,我开始听综合阶段的课,陈楠老师的《综合一》以及杭建平老师的《综合二》,我个人觉得综合二还挺直观,没有什么理解问题;但是综合一就不是这样了,陈楠老师讲得很有深度,真的很有深度,我对一些会计的问题绝对存在理解问题。这样,我就又回头听了郭建华老师的回顾班的会计,听完之后,又把讲义上的题全做了,各种醍醐灌顶啊(当初会计为什么没有听课),再回头听陈楠老师的综合一,完全理解了,而且觉得讲得非常好,因为侧重实务。
综合阶段考完的时候,我就觉得考得还不错,但是毕竟还要等成绩。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们全家都太高兴了,考得还可以,考了71.25分。
以上是我这四年的备考经历,下面说说我的心得:
1、这4年我写了超过20cm厚度草稿纸,而且是正反两面;
2、用光了多少笔芯我已经数不清了,估计十几盒是有的,并且做了无数道题目;
3、因为我不是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方面毫无经验,为了更好的理解审计,我曾经抄写过3遍审计教材;就更不用说我在其他科目上下的功夫了。每一科都是要花力气的,每一科都不是盖的。
4、专业阶段无论是一年内通过,还是几年通过,重要的是节奏一定要适合自己,我不适合一年内通过,因为强度太大,我很难做到。
5、注会考试的备考工作是一个比运作上市强度还要大的工作,所以,有勇气尝试的人都要为自己感到骄傲。
6、另外,综合一这个科目,同时存在理解难度和记忆难度,这一点对老师和同学来说都是难点,一定要先攻克理解,再去加强记忆。
7、注会的考试非常注重实务,实务好的同学会比较有优势。
8、注会考试是一项全家工程,真的,为了考试,我父母几乎全程在照顾我。
9、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听课使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无论多么听不下去,也一定要强迫自己听下去,按老师的要求做!!!
最后,再一次感谢正保会计网校的老师们:苏苏老师,李斌老师,杨闻萍老师,杭建平老师,叶青老师,郭建华老师,陈楠老师。谢谢各位老师了!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全部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