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关于科目搭配的一点建议

  (一)我认为如果每年备考时间有限,三年完成专业阶段是最合理的。具体来说,第一年会计+税法、第二年审计+战略、第三年财管+经济法。
  第一年,会计+税法
  会计中所得税章节(尤其是递延所得税)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这章是每年必考内容,考察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同年搭配税法,税法的企业所得税章节的大部分内容都与会计相应章节完美适配,这两科搭配起来可以相互呼应,查漏补缺;
  第二年,审计+战略
  均为偏理解性科目,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是2017年新加的一章,而今年却没怎么考察,不负责任预测未来几年将会是考察热点,而战略第六章的内部控制十八项指引则从企业角度展示各种风险点以及应对策略,这些应对策略其实大部分换个名字就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另外想说的是,就考试而言,审计主要考察的财务报表审计,2017年新增的《内部控制审计》以及企业内部对自身风险的应对措施其实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前两部分集中在CPA的《审计》科目中考察,最后一部分在《公司战略》的第六章考察,且都是重点章,将这三块联系起来学习会比较容易形成知识链条。
  第三年,财管+经济法
  财管偏理科,记忆量其实不大,须多做题练习直至对大部分题目形成肌肉记忆;经济法偏记忆,须形成法律思维,学会用法律语言答题,适当做题即可!
  (二)如果是研究生或者工作自由时间较多,我觉得可以3+3或者4+2。具体来说
  (1)3+3即第一年会计、审计、税法:第二年财管+经济法+战略
  第一年这样搭配是会计为核心的,审计我之前说过越来越多的综合题开始考察会计知识,我建议一定将审计放下会计复习之后,这样不至于对审计中考察会计知识的***题”束手无策,再者搭配税法的理由在上文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第二年的三门科目在内容上没有相互重叠的部分,但考虑到大部分考生财管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做题,所以搭配两门难度较低的科目以腾出时间刷财管题目;同时,有了第一年审计的知识,在背诵战略第六章内部十八项指引时相对容易些。而经济法中证券法时有了会计和财管的加持,复习起来相信也会得心应手
  (2)4+2
  第一年,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
  这样搭配的理由主要是考虑到会计和审计是比较偏理解的科目,记忆量较小;经济法和税法对记忆要求较高,其他理由见上文
  第二年,财管+经济法
  理由见上文
  (三)想尝试作死的童鞋推荐一年六门
  这种搭配没什么好说的,适合有至少八个月自由时间,强大的自律能力和执行力且急切需要cpa证书的人。
  一年六门失败风险很高,对家人的关系和自己的身体损害都很大,性价比很低,我真心不建议这样考,尤其是零基础考生。。

  总结一下,所有搭配策略的内在逻辑只有两条:(1)会计一定在审计前复习备考(2)财管作为收官阶段去考,尽量不要第一年去考,除非数学很好。



8574人看过 7年前

全部评论(23)

三星青藤勋章
小小的精灵

7年前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