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介绍
本人,男,本硕均为会计专业。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很顺利的入职了北京一家国企,然后同年被派驻至马来西亚某公司做会计,一直工作至今,每年只能回国休假一次,2014年结婚后,在2015年开始考试,2015年通过中级三门,2016年同时备考注会六门通过三门,2017年通过剩下三门。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开拓市场,其中不乏财务、会计们的身影,我就是这茫茫会计人海中的一员。我们长期在海外工作,一年可能只能回国一两次,这给我们复习备考带来了很多不便。幸好,偶然的一个机会,一个在菲律宾工作的同事告诉我,可以报正保会计网校的课,用网校的讲义、听老师讲课就能顺利通过中级了。他就是在菲律宾工作期间,晚上听中华网校的课通过的。
在国外工作的特点:在国外远离亲朋好友,自然就少了很多走亲访友的琐事。一般都住在项目上,每天的上下班通勤时间不到半小时。除了工作时间以外,有大量的自己支配的时间,所以我觉得,用这些时间来追剧、打游戏,不如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考证提升自己。老婆跟我一起在国外生活,也非常支持我,孩子2016年初在马来西亚出生,孩子出生后,她全职带娃,我偶尔帮忙,所以这些年考试,我也非常感谢她支持、帮助我,就像某个考生说过的“考注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家子的事情”。
二、 在2015年中级的考场上决定考注会
虽然知道了网校这个学习途径,但是对于效果怎样我还是没有把握。我在2015年将信将疑的报名了正保会计网校的课程。但出乎我的想象,网校的老师非常适合我的学习方法:高志谦老师的会计笑点很多;苏苏老师的经济法娓娓道来;财管公式多,但达江老师给了很多小技巧。听老师的课程真的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让我也认识到原来会计可以这样学。就这样我轻松的一次性通过了中级三门考试。在中级考试最后一门的考试结束前大约十分钟,我感觉中级怎么这么简单,自己复习的很多内容还没有考到,考的还不过瘾。因为我平常喜欢爬山,就想这个中级就像爬到了半山坡,何不再努力一下,爬上会计的顶峰。于是,在考场上我就决定要考注会了。
三、 CPA第一年——2016年一次备考六门
重点说注会。相信很多人在一次通过三门中级的考试后,会信心大增,认为自己备考注会的六门是没有问题的。但真正复习起来才发现,注会的难度和中级果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很多知识点真的非常非常难,比如会计的合并报表,高志谦就说“理解不了就背下来”,郭建华老师说“你就抄,反复抄几遍”,合并报表分录那部分,我抄了大约五六遍之后,效果果然非常好。对于非常难的合并报表的题目至少不会有心理上的恐惧了。不过一年备考六门的难度确实相当高,因为我在上班,孩子在2016年初也刚出生,我曾经几度要放弃,但老婆一直鼓励我不要放弃。于是我就想方设法的挤时间来复习。我做好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进度,并且贴在墙上,完成之后就打钩(图一2016年的、图二2017年的),这样一方面可以醒目的看到自己的进度,每次完成一个项目时也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也督促自己哪一科进度慢了,要抓紧时间。平常上下班的路上,用手机播放老师的课程,边开车边听课,后来还专门买了蓝牙耳机,利用零散时间听偏文科类的经济法、战略等。每天下班后,我还要专门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陪老婆孩子散步或锻炼身体,另外还要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照顾孩子或做家务。复习时间主要集中在每晚十点以后,一般都要学到十二点以后,有时能够学到凌晨一点,第二天八点起床,九点去上班。周末两天基本上有半天会出去玩,剩下一天半用来复习。最终,第一年通过了三门(图三2016年六门成绩单),但是我对第二年就更有信心了。
四、 CPA第二年——2017年完成剩下三门
因为已经复习过一年了,所以这一年复习剩下的三门就更有方向了。但是这一年也有其他的困难,比如,孩子一岁多可以自己走了,必须有人看守,否则容易磕碰摔跤,我和老婆亲自带娃的难度更高,必须分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工作上也经历了很有压力的一次审计,前后准备了两个月,导致复习进度耽误了很多,后面的复习时间很紧张。但幸好我还有一个多月的回国休假,最后一个月几乎是白天泡在图书馆学习、晚上回家陪爸妈和老婆孩子。虽然最终三科的成绩不高,但都通过了(图四2017年三门成绩单)。两年过了三门,只有走过才知道这条路的坎坷。也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满意的收获。
五、 和大家分享的经验
我相信决定考注会的同学们都是有毅力、能坚持的,因此鸡汤类的经验就算了,直接上干货类的经验。
1. 要做好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并张贴出来。把计划、进度表贴在墙上,让家人一起督促你。我老婆就会经常过来检查我的进度。
2. 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风格,中华老师那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对每个老师都要求100分,就像注会也只是过60分就够了一样。我每一门课基本上都是听了好几个老师,然后选择1-2个适合自己的跟着听下来的。我自己喜欢的注会老师有:会计高志谦郭建华、财管贾国军达江、审计陈楠荆晶、税法杨军叶青、经济法王妍荔、战略杭建平。
3. 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把网校的APP下载到手机上,空间不够的可以选择只下载语音版,上下班期间听课、银行或办事排队等待时间听课、在饭店点完菜等待期间听课,总之,形成一个习惯,就是一有时间就听课或做题。网校有一个题库,每次十道题,基本上从开始做到对完答案也就十五分钟,这个也挺好的。
4. 充分利用答疑板。其实网校还有一个很宝贵的隐性资源,那就是答疑板,答疑板会把这个题目所有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解答都罗列起来。有时一道题目的答疑能把相关的知识点都串起来,效果很好。很多答疑内容我都用word按章节保存下来了,在后来复习时多看了几遍,帮助很大。还有很多答疑内容会注明在教材哪一页,我也会经常翻到教材中仔细理解这些内容。
5. 关闭微信朋友圈。我在每年注会报名后,都关闭朋友圈一直到10月考试前一阵子才开启。关闭朋友圈后,我发现自己的世界突然清净了很多。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能够专心备考,不被其他的事情所打扰。其实朋友圈无形中吃掉了我们很多的时间。
6. 找到你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和地点,并确保大块的连续学习时间。我自己最喜欢图书馆自习室的氛围,如果不在图书馆,我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就是晚上。如果在图书馆,只要进去了,学习效率都会很高,所以我在马来西亚周末去图书馆(图五),在北京去图书馆(图六),在临沂休假时也去图书馆(图七),而且从开馆到闭馆一待就是一整天。提前把网校的课程下载到电脑上,把讲义打印出来。有的图书馆可以给电脑充电,有的不能充电或者充电口太少,我就在图书馆附近中午吃饭时在餐馆里给电脑充电,电脑听课没电了,就看讲义做题。
7. 保证身体健康!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在考中级时因为急性肠炎住院四天,在CPA第一年备考时发烧三天,非常耽误复习进度。所以在CPA第二年时很注意身体,基本没病。除非进入冲刺阶段或者要赶进度,否则,我每周都要保持至少2次的锻炼,跑步、游泳、打篮球、健身房,甚至还曾经在十一层的楼里跑楼梯。每周锻炼两次,并不会花掉太多时间,但是身体如果生病,会耽误好几天的复习时间。锻炼身体时,能够解压、舒缓情绪、增加血液含氧量、提高睡眠质量。
8. 把备考当做享受吧!我爱喝咖啡,尤其是马来西亚的白咖啡和拿铁,因此白天的时候每次复习之前都会冲泡上一杯。我们大可不必把CPA考试看的比登天还难,心态放平,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点心或东西陪着自己,弄点小情趣的东西,保持心态的舒缓和乐观度过这段时光。
六、 CPA对我的帮助
CPA的含金量众所周知,虽然我在国企工作,暂时也没考虑去事务所工作,但是备考CPA对于我的国企工作也是有帮助的。有一次领导让我做成本分析,我就用了财管中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来分析的;还有一次,我利用财管公式和税法的相关知识,结合工作实际,写了一篇纳税筹划的文章,后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了;又有一次领导带我谈一个新项目,我就提出可以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同时,我在马来西亚还要负责每年的当地事务所审计,对于审计的学习,也让我接受境外审计时更加自信,能够将一些专业问题泰然处之。
七、 致谢
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老婆孩子,老婆一直鼓励我努力学习,因为我们双方父母都在国内,她只能全职带娃,她的辛苦我是知道的,尤其复习这两年是孩子从刚出生到一岁半,很多当妈的都知道“产后抑郁症”,她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照顾孩子上,身心疲惫,我跟她说,我的考试成绩中,每科都有10分是她帮我得来的。
然后,要感谢网校和老师。因为在国外复习,学习资料寄过来很贵,所以我下载了电子版教材,主要依靠的就是网校的讲义、习题和老师的讲解。所有复习的资料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打印出来复习。可以说,没有网校的平台,我的中级和注会之路可能就要走更长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网校的老师也是非常尽力,从一线讲课的老师到答疑平台中的幕后老师们,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
同时,还要感谢备考路上的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通过网校的论坛、QQ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讨论、总结、分享,今年我们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也希望像我一样在海外工作的会计们可以充分利用网校,提升自己,也为国家在一带一路上的发展做出咱们财务人员的贡献!
最后要感谢的,就是那个曾经为了梦想而不断拼搏的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在2018年把综合一举拿下!也祝大家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长期在海外工作,回国时间少,能见到老师的机会渺茫,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够得到“网校老师签名笔记本”)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PS:我想用汪峰的《我爱你中国》做背景音乐,但是实在是无法添加成功了)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