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cp之路
随着最后一科审计成绩的出炉,注会专业阶段到此结束~~从2014到2017、从怀孕生大儿到生二妮~~我的注会,就是在这样两期“孕傻”中度过~~4年、6科,速度不快,就像一只“蜗牛”一天天、一点点往上爬…… CPA之路只有经历过注会的人,才能品尝它的“酸甜苦辣”,感受它的“爱恨情仇”,暂且就按照喜好顺序谈谈我对各科的“感情”吧!1、会计会计,是我投入产出效率最高的科目,我3月中旬去听课时都已讲到“资产减值”,当我7月份要生孩子时还没学“企业合并与合并报表”,掐头去尾就学了中间那么一段,碰上运气好,低分飘过!哈哈!会计,也是我喜欢的科目,正是因为对这门课感兴趣,愿意投入精力,在学中级会计实务时学的就比较认真、扎实,这也为我考过注会打下了基础;但是注会会计还是比中级会计更有深度,考试题也比较难,幸亏听的是朱桂波老师的课,她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能给你讲原理,能让你真正弄懂、弄透、真正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可惜听她课的时间太短了,希望有机会还能再学习。2、税法税法,不难,需要仔细,掌握细节;计算量比较大,需要一定的熟练度;第一年差4.5分没过,有点可惜;第二年,从头来过……3、战略战略,一次性考过。学的时候,没感觉难,不管对于战略管理,还是风险管理;不管是SWOT分析,还是平衡计分卡;不管是总体战略、业务单元战略、还是营销/运营/人力资源等职能战略,对我来说,都不陌生,在以往的工作中都曾接触过、应用过,所以学起来没太费劲。但是,实践和考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学习战略就是为了考试,需要按应试的套路来,该理解的得理解、该记的得记,不能任性;当你到了考场上,面对主观题时,突然会有“蒙圈”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感觉背的内容都没考到,考的内容都不曾熟悉;真是应了老师平常说的话“注会,就是变态,不按套路出牌”。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把你会的、不会的、沾边的、不沾边的都往上写,写着写着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于是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手指发抖,只能快速思考、快速去做,想哪写哪?写哪算哪?战略,就是在这种“稀里糊涂”的状态中考过了。哈哈!4、财管财管,我考了3年,第1和第2年都是43.5一分没涨,第3年,有些害怕,担心财管成为我的“死穴”,阻碍我考过注会~~还好,75分,过了!!!对于只有初中数学基础的我来说,财管确实有难度,曾经中级财管也是考了两年才过,第1年56,第2年87。呵呵!财管,公式很多,考试非常灵活,计算量非常大,需要真正理解,有相当的熟练度与准确度;我觉得在考场上几乎都没有思考的时间,看见题就得立马有思路,立马下手做,还得做对,否则,一步错、步步错、全线崩溃、一分没有……所以,熟练很重要,需要平常做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做题的熟练度;在熟练的基础上,提高准确度;对于计算题来说,如果结果不对,一分不得,所以,不能只管速度,还要认真、仔细,把数算对,把结果算对,这才能真正拿分。另外,不要忽视理论,重视一下客观题,相对于主观题,客观题得分容易些,45分的客观题,争取能得35分以上,这样,才能给后面的计算题留有空间。反正,我觉得财管挺难,既要准、又要稳、还要快,只有这样,才能考过。5、审计审计,考了两年,第一年没入门,学到第九章就跟不上节奏了,而且当年报了三门,为了确保财管和战略能稳稳的考过,审计就当做“炮灰”给放弃了……第二年,重新来过,虽然是注会的最后一门,但是,却赶上了我怀二胎……知道自己今年用在学习的时间会很少,所以“笨鸟先飞”,在跟上面授班老师讲课节奏的同时,自学其他章节,以确保在7月底生孩子前能学完一遍。8月份做月子,暂停一个月,9月份加速弥补,看着俩孩,真没空学习,网校APP帮了大忙,虽然我不喜欢听课件,但可以利用APP做题,不管是产检时、喂奶时还是失眠时,只要心血来潮,随时随地都能刷几道题,非常适合我今年的状态……6、经济法经济法,之所以排最后,是因为对于专本自考法律且擅长记忆的我来说,没太有难度,只要我认真学,肯定能考过,哈哈!经济法,传说是注会6门中最简单的一门,难度低,知识量也没那么大,相对容易些。但需要理解并准确记忆,记住,一定是“准确记忆”,记得**经济法大师***经常说:“会一点,和一点不会,没啥区别”,这句话用在经济法上,尤为贴切。因为经济法涉及大量的法律条文、日期、数字、对比需要记忆,如果只记关键词,不记内容,或者记忆不准,很容易混淆。而且考试的多选题、案例分析题还难度还是有的,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力,所以,想考过最简单的经济法,也不能只凭想象,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并保持认真的态度。注会带给我的成长1.坚持从2009考会计证开始,到考出注会,我用了8年……8年,每年都在坚持,每天都在煎熬:――2009考会计从业资格证;——2010和2011年考出初级会计师;——2012和2013年考出中级会计师;——2014至2017考注册会计师……漫长的学习经历锻炼了我的恒心和毅力,增强了我的自信,磨练了我的意志,我觉得,任何事情,只要你有想法,啥时起步都不晚;只要你想做,坚持去做,做到极致,一定会有所收获…… 2.煎熬学习的过程是一段煎熬的过程,而且是痛苦的煎熬,需要耐得住寂寞……一般是带着希望与冲动报名,这种激情持续不了两个月,后期就需要靠自制力;从开课到考试,一般需要半年的时间,这半年,注定与任何节假日无缘……别人旅游,你要上课;别人休息,你要上课;别人溜娃,你还是要上课……有时经常会站在山木的窗台发呆,窗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窗内:远离纷争,安静学习;感觉就像“蹲监狱”,希望赶紧考过,可以不再上课……考试前,对心理也是一种折磨和煎熬,有一种“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焦虑,既希望考试的时间早点来临,早点解放,又希望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准备……只有考试结束,才能结束这一年的煎熬,可以任性的恶补电视剧、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3.方法不管做什么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对于学习,有人喜欢面授、有人喜欢网校;有人擅长记忆、有人擅长计算;有人习惯听读、有人习惯书写;有人喜欢早起,有人喜欢夜车;不管哪种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 4.注会之难都说注会难,难在哪?我觉得首先是“难在坚持”;尤其是对于在职考生、妈妈级考生,我们需要扮演N种角色,用于学习的时间少真的是少之又少;但是,如果能把目标细化、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把每一章学好、持之以恒,考过就很有希望;其次是“难在知识”;注会,作为“中华第一考”理论深度还是有的,所以需要真正下功夫,学透,来不得半点侥幸与含糊;最后是“难在考试变态”;注会考试,经常不按套路出牌,你认为的重点它未必考,它考的内容你未必会,所以,注会,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点点运气…… 5.未来注会考完,我的“考证生涯”就此结束,但“学无止境”,接下来可以用一种轻松、务实、不带任何功利的心态去学习,学习一些会计实务、税务、财务管理、人文、历史类的知识,也可以跟随孩子一起学习英语,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拥有理论,只是停留在知识阶段,只有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当然这需要机遇与平台;机遇存在偶然性,在机遇没有到来前,安安静静的做好当前的事情,努力积累;当机遇来临时,希望能有足够的能力与魄力把握它。纵观我的职业生涯,我觉得我是努力的、也是幸运的,从最初的对账员到现在的财务总监,每年都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有自己擅长的板块、也有自己的短板,但距离我理想中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路漫漫,继续努力……
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