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点废话:如果说高志谦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大叔,那郭建华老师就是北京四九城的邻居大爷:说话精炼快速,叭叭叭竹筒倒豆子说了之后,问你:“懂?”
我18年备考的时候就听过郭大爷的课,但的确是,没基础听不懂,高老师和蔼但话密(对不起……),然后我还给我家里曾经开过饭馆+现在家里亲戚都在干餐饮的发小讲了“口喷疙瘩汤”的故事,结果被我发小一顿喷,说根本不是这么做的,说现在都直接用筛子蘸水操作,否则这厨子得多大肺活量——所以大家可以安心吃疙瘩汤了……
去年考场都没去就放弃了,今年回头再战,发现基础课是郭大爷——说实话郭大爷的课绝对适合考试,就是对0基础很不友好(如果您从一开始都没摸过会计的东西,没有会计证这种的,真心加钱提升一下班次吧…),我虽然一天会计没干过,但也是跟着网校的课过了会计证+初级,所以多少有点底气,但!依旧难!所以我们要跟郭大爷“斗智斗勇”——不会的问题,咱不还能问百度和论坛里的大家么!
我把我学习过程中一些郭大爷没讲清楚的、我个人查阅理解的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请论坛里的各位老师学长学姐帮我指正。
首先说个例题(视频里的题目,没啥高深的基础知识题):
A公司为母公司,子公司包括有甲公司、乙公司,即甲公司和乙公司均受A公司同一控制。2018年6月30日,甲公司向同一集团内乙公司的原股东A公司定向增发15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市价为10元),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并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合并后乙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乙公司之前为A公司于2015年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方式收购的子公司。 合并日,乙公司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1 000万元,A公司(原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7 500万元(含商誉),其中A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25 000万元,A公司合并报表中确认了商誉2 5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这个题简单来说,就是同一集团下合并。甲公司这边会计处理头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认“长投”的初始价值。
首先,同一集团下不允许这样公司之间倒买倒卖出现利润的——要这样的话中国股票和P2P更完蛋了,这点不用多讲,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主要难点就是“商誉”——
郭大爷在讲题过程中说了一句话,就是“乙公司净资产*持股比例,商誉不要再乘以持股比例了,因为已经乘过了”——这句话高老师疑似也讲过(我有点忘了),我根本就没听懂!
也就是说甲公司在入账同一集团下收购的乙公司这个长投的价值=乙公司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持股比例+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确认的100%的商誉,也就是长投初始金额=25000*80%+2500=22500
说实话这个点我一直没没懂——一共就买了80%的股份,为啥可辨认净资产按比例算,商誉就不按比例算了?因为这个涉及后面的知识点合并报表,我从百度来的结果是:因为我们现行的合并报表是基于“母公司理论”,母公司理论下,少数股东不分担相应持股比例的商誉,也就是说,企业全部的商誉均由达到控制的母公司享有。也就是说你甲公司持有80%的比例是乙公司最新的母公司了,能辨认出来的财产你拿80%,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辨认不了的,你母公司全兜着——相当于所谓“临时工”那套,就是出事的人虽然被说是临时工了,但大家该骂本家还是会继续骂。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那么同一集团下合并的商誉为什么不是跟可辨认资产一起按比例乘,那也就能明白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如果不对,也希望大家告诉我,谢谢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