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经济法练习

(一)法律渊源的概念★
  亦称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我国法律渊源
不包括判例(最高院案例)。
  (二)法律渊源的内容★★

形式

制定机关

宪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
(法律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

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法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如《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地方性法规

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立法权划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事项有权制定

规章

部门规章

①制定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②依据: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③没有上述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限于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事项有权制定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司法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解释。
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分歧,报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国际条约和协定

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三)法律渊源效力★
  (1)法律在地位和效力上仅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2)“
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法律,其作出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487人看过 2年前

全部评论(4)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