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闭
设置
圈子首页
社区首页
每日一练(计算简答题)-20211230
七零后
甲注册会计师审计A公司2012年财务报表,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细节测试时,决定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实施审计抽样。201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 600 000元,甲注册会计师确定总体规模为1 200,样本规模为200,样本账面余额为300 000元,样本审定金额为260 000元,代甲注册会计师分别采用均值法、差额法、比率法三种方法推断总体的错报金额。
240人看过
4月前
0
全部评论(6)
七零后
(1)均值法
①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260 000÷200=1 300(元/个)
②估计的总体金额
=1 300×1 200=1 560 000(元)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
=1 600 000-1 560 000=40 000(元)
...全文
4月前
0
0
七零后
(2)差额法
①样本平均错报
=(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300 000-260 000)/200
=200(元/个)
②推断的总体错报
=200×1 200
=240 000(元)
...全文
4月前
0
0
七零后
(3)比率法
①比率
=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260 000/300 000=0.87
②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1 600 000×0.87=1 392 000(元)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1 600 000-1 392 000=208 000(元)
...全文
4月前
0
0
七零后
①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使用均值法,因为此时所需的样本规模可能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②比率法和差额法都要求样本项目存在错报。如果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之间没有差异,这两种方法使用的公式所隐含的机理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③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样本结果时常常用到比率法和差额法。
a.如果发现错报金额与项目的金额紧密相关,注册会计师通常会选择比率法;
b.如果发现错报金额与项目的数量紧密相关,注册会计师通常会选择差额法。
④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使用统计抽样,且预计没有差异或只有少量差异,就不应使用比率法和差额法,而考虑使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如均值法或货币单元抽样。
...全文
4月前
0
0
秦塬
...全文
4月前
0
0
魍魉魑魅
原创作者
学习了
...全文
4月前
0
0
请稍等,正在加载
已显示全部
我来评论
评论
6
收藏
分享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1)均值法①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260 000÷200=1 300(元/个)
②估计的总体金额
=1 300×1 200=1 560 000(元)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
=1 600 000-1 560 000=40 000(元)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