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消极方式”和“积极方式”?
2.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的区别?
3.如何区分列报和分类认定?
4.审计的固有限制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的区别?
5.在审计风险模型中,重大错报风险为什么是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问题】如何理解“消极方式”和“积极方式”?
【解答】积极方式就是用正面的角度来发表意见,消极方式就是侧面来发表意见。积极和消极提出结论,直接后果就是保证程度不一样,审计业务要积极提出,我们认为财务报表时公允的。审阅业务时消极提出结论,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积极和消极的语气不一样,效果不一样,例如说某人是个好人和我不认为某人是个坏人,是有差别的。
2.【问题】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的区别?
【解答】总体审计目标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而具体审计目标是指的围绕着这个总目包而分别设立的小目标。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就要编制计划,编制计划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从大的范围去编制,就类似于我国要编制五年计划一样,这是大的层面进行的计划。然后围绕着这个大的计划,就要编写具体如何做,即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3.【问题】如何区分列报和分类认定?
【解答】分类指的是计入对应的会计科目,比如应当计入营业收入却计入了营业外收入,这就是分类错误。列报指的是在根据总账编制财务报表的时候,对应的项目出现错误。比如应收账款的列报金额=应收账款账目余额-坏账准备。如果这个时候企业没有减去坏账准备,那么就属于列报的错误。
4.【问题】审计的固有限制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的区别?
【解答】审计的固有限制很多,其中就包括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财务报告的性质、审计程序的性质和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1.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财务报告的性质、审计程序的性质和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2.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正当理由。3.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适当地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报表的某些重大错报可能未被发现的风险。完成审计工作后发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其本身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4.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包括: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例如,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没有完全理解系统如何处理销售交易,为使系统能够处理新型产品的销售,可能错误地对系统进行更改;或者对系统的更改是正确的,但是程序员没能把此次更改转化为正确的程序代码。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例如,管理层可能与客户签订背后协议,对标准的销售合同做出变动,从而导致收入确认发生错误。再如,软件中的编辑控制旨在发现和报告超过赊销信用额度的交易,但这一控制可能被逾越或规避。此外,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也会影响其效能,当实施某项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发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
5.【问题】在审计风险模型中,重大错报风险为什么是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解答】这是针对审计风险模型而言的,审计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这是因为检查程序只能是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的(注意审计风险模型中检查风险中的检查是广义的检查,实际上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不能够发现错报的风险,而进一步审计程序是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所以审计风险模型中是检查风险是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也是针对认定层次的。对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采取的是总体应对措施,这个不在风险模型中体现。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