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知识点3、审计重要性(一)

一、重要性1、重要性的概念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中错报的重要性,错报是否重要的判断标准是该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是否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重要性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在计划审计工作(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财务报表整体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金额(数量)上重大的错报。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和其相互的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二、重要性的类别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经验法则):
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恰当的基准*适当的百分比
(1)、恰当的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b、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例如:在进入经营成熟期后,注册会计师可能采用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
d、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及融资方式。
e、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较上年度没有重大变化,通常使用替代性基准确定的重要性不宜超过上年度的重要性。
常用的基准
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可能选择的基准
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企业近年来经营状况大幅度波动,盈利和亏损交替发生 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取绝对值)的平均值或其他标准
新设企业,属于开办期 总资产
新兴行业,目前侧重于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营业收入
(2)、适当的百分比
    在确定百分比时,除了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外,还应考虑:
a、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b、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由大额对外融资(如债权或银行贷款
c、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如具有特殊目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d、考虑百分比与基准之间的关联性(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e、不需要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2、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1)、不是每次审计都应该确定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是否确定,注册会计师应考虑下列因素:
a、会计准则、法律法规是否影响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和披露的预期;(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报酬)
b、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其环境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业的研究与开大成本)
c、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特定业务部分。
(2)、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3)、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一定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但多个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可能高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4)、某些错报虽低于整体的重要性水平但高于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也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因此该错报也会影响审计意见。
3、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1)、影响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因素
  a、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b、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c、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做出的预期。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定量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 使用的情形
选择较低百分比的情况 1、首次审计
2、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4、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选择较高百分比的情况 1、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2、项目总体风险为低到中等
3、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3914人看过 4年前

全部评论(2)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