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这两种风险都是围绕“信赖”产生的风险来展开的,那么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这两种风险是针对内部控制的。因为对于内部控制,我们经常提到的词汇就是信赖或是不信赖。再深入一步分析,信赖过度,其实就是过度的信赖内部控制,本不应信赖内部控制但是却信赖了。那么此时我们通过内部控制获取的证据其可靠性可能并不是很高,此时会影响审计效果,比如导致出具错误的审计意见。而信赖不足风险,其实就是缺乏对内部控制的信赖,本该信赖内部控制但却没有信赖,这个时候影响的是审计的效率。因为我们知道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相对于实质性程序来说,获取证据的速度又快成本又低。所以信赖不足风险影响的是审计的效率。
那么剩下的两种风险就是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同样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错误的接受了本不该接受的东西、错误的拒绝了不应该拒绝的东西。前者影响审计效果,后者影响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风险:某一内部控制一年被执行了1000次,设定可容忍偏差率为5%。假设实际情况是1000笔中有200笔失控,即总体实际偏差率为20%,内部控制是不能被信赖的。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推断总体的结果:假设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为100笔,审查后发现有1笔存在偏差,样本偏差率为1%(样本偏差率是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推断总体偏差率为1%,总体可以被接受,内部控制可以被信赖的。注册会计师推断的内部控制有效性高于实际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就是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某一内部控制一年被执行了1000次,设定可容忍偏差率为5%。假设实际情况是1000笔中有40笔失控,即总体实际偏差率为4%,内部控制是可以被信赖的。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推断总体的结果:假设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为100笔,审查后发现有30笔存在偏差,样本偏差率为30%(样本偏差率是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推断总体偏差率为30%,总体不能被接受,内部控制是不能被信赖的。注册会计师推断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低于实际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就是信赖不足风险。
误受风险:有1000笔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通过专业判断、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认为被审计单位不太可能低估应收账款,高估应收账款的可能性很大,拟通过审计抽样来测试应收账款的总金额是否被高估。假设1000笔应收账款的金额为4000万元,设定高估金额超过70万元(可容忍错报),结论为总体有重大错报。假设实际情况是4000万元中有1000万元错报,总体不能被接受,应收账款项目存在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推断总体的结果:假设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为100笔,审查后发现有2万元错报,推断总体错报20万元,20万元低于70万元,总体可以被接受。注册会计师推断的应收账款项目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这就是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有1000笔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通过专业判断、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认为被审计单位不太可能低估应收账款,高估应收账款的可能性很大,拟通过审计抽样来测试应收账款的总金额是否被高估。假设1000笔应收账款的金额为4000万元,设定高估金额超过70万元(可容忍错报),结论为总体有重大错报。假设实际情况是4000万元中有50万元错报,总体能够被接受,应收账款项目不存在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推断总体的结果:假设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为100笔,审查后发现有10万元错报,推断总体错报100万元,100万元高于70万元,总体不能被接受。注册会计师推断的应收账款项目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这就是误拒风险。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