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3.15审计知识 点——总体要求

(三)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并不是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1.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实施细节测试同样可能实现实质性程序的目的。
  2.分析程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
  从审计过程整体来看,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无论单独使用或与细节测试结合使用,注册会计师都应当:
  (1)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适用性)
  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2)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可靠性)
  (3)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包括单项重大的错报和单项虽不重大但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报);(作出预期)
  (4)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的差异额。(结论)
  可接受的差异额是指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差额,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差额无须做进一步调查。
  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注册会计师就需要收集越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划的保证水平。
  


  如果实施分析程序,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的波动或关系,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下列措施调查这些差异:
  1.询问管理层,并针对管理层的答复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
  2.根据具体情况在必要时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1863人看过 7年前

全部评论(6)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