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信息可比。
(二)实质重于形式
这里的“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即经济实质要重于法律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归纳总结】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1)企业发行的优先股或永续债,确认为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例如附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或永续债确认为负债;
(2)将企业未持有权益但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3)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贷款
(4)可变回报
判断投资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的第二项基本要素是,因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可变回报是不固定的并可能随被投资方业绩而变动的回报,投资方在判断其享有被投资方的回报是否变动以及如何变动时,应当根据合同安排的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
(5)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区分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交易的法律形式是租赁,但实质上他是一项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
(7)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择
(8)商品售后回购,且回购价确定的情况下,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9)固定资产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经营租赁,若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高于公允价值的差额应予以递延。
(三)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金额较小的,从支出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若干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四)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能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归纳总结】下列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谨慎性要求处理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3)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4)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5)或有事项
【思试题】对于企业发生的或有事项,只有当相关经济利益基本确定(95%以上)能够流入企业时,才能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否则不能确认资产。
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收入
对于企业发生的或有事项,当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50%以上,95%以下)能够流出企业且构成现实业务时,应当及时确认为负债。
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6)递延所得税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很可能获得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能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对于发生的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及时足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回复:55楼GUO_SHU_HONG的帖子
【例·单选题】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B.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C.同一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D.同一企业不得同时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