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第三章存货——习题笔记
1、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存货时发生的进项税额进入存货成本。
2、已经签订了不可撤销合同单价的,单价仍然要减去销售商品所要的相关税费费用。
3、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存货毁损进项税额不需要转出。
2016.12.15 —— 第九章 负债
1、短期借款只反映本金,不包括利息。
2、企业承担交易性金融负债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3、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
4、报表应付账款项目核算: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报表预付账款项目核算: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5、报表应收账款项目核算: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减去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
6、应收账款所属明细长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7、应付债券
A:一般公司债券:发行时 借 :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
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费用应当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反映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
B:可转换公司债券 发行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注: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收款由两部分组成a: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面值记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面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记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b:权益成份公允价值(发行收款——负债成份公允价值)记入“其他权益工具”科目。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是到期可收回现值和每期应收利息的现值之和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a:负债成份负担的发行费用 记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b:权益成份部分负担的发行费用记入“其他权益工具” 科目。
(在负债成份权益成份之间按公允价值比例分摊)
8、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公允价值=发行收款 —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
9、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股份时: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账面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转换部分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贷:股本(股票面值*转换的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8年前
2016.11.30—— 第二章 金融资产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应收账款金融资产的减值测试方式:如果单项金融资产金额比较大,则需要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单项金融资产金额不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也可以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减值测试。
注:单项测试为减值,在要进入组合测试。已单项确认减值,不再进行组合测试。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后转回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来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因为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要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减值日公允价值与取得时的成本之差)
贷:其他综合收益(该项是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的原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减值时公允价值与上期公允价值之差)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如:债券投资),后期因公允价值回升,原来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转回时:借:可供出售金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如:股票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能通过损益转回,转回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转回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会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管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在计提减值损失时都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7、以外币计价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价值上升,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
8、外币可供出售货币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若为非货币性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9、 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的条件:企业已经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
确认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都转移了的情形:a: 不附任何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b:附回购协议的金额资产出售,回购价作为回购时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0、重大价外期权:行权的可能性很小;
重大价内期权:行权的可能性很大。
11、看涨期权——买入期权;
看跌期权——卖出期权。
12、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继续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该项金融资产转移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不能将金融资产与所确认的金融负债相互抵消。
13、继续涉入: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a:如果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则应当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b:如果没有放弃控制,则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2016.12.15 —— 第九章 负债
1、短期借款只反映本金,不包括利息。
2、企业承担交易性金融负债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3、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
4、报表应付账款项目核算: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报表预付账款项目核算: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5、报表应收账款项目核算: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减去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
6、应收账款所属明细长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7、应付债券
A:一般公司债券:发行时 借 :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
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费用应当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反映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
B:可转换公司债券 发行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注: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收款由两部分组成a: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面值记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面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记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b:权益成份公允价值(发行收款——负债成份公允价值)记入“其他权益工具”科目。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是到期可收回现值和每期应收利息的现值之和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a:负债成份负担的发行费用 记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b:权益成份部分负担的发行费用记入“其他权益工具” 科目。
(在负债成份权益成份之间按公允价值比例分摊)
8、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公允价值=发行收款 —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
9、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股份时: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账面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转换部分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贷:股本(股票面值*转换的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