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思维指导下的量本利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工具,虽多以财务应用见长,但实质必须贯穿于企业业财融合全程。量本利分析帮助企业寻找最佳平衡点和利益点,包括外购/自制决策、剩余产能利用决策、产品定价决策、营销推广决策等诸多场景。管理决策不仅关乎内部各部门,也关乎企业上下游的关系和利益考量。工具本身虽然没有复杂的推演和难度,但很好用,基于此的CVP模型,更能让财务管理的利润最大化价值实现目标在业财融合实战中找到的“最佳”点。
边际效应、边际贡献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了,但突然让你描述一下,你可能无从说起,没关系,我们不谈过深的理论,一切以实战为准。举个栗子,你早上饿得不行,你吃3个包子时,你觉得很爽,得再让你继续吃5、6、7个…你的愉悦感就会越来越低、甚至反胃了,这实际上就说的边际效应递减的实例。而边际贡献却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我们用直白的公式来推导,还是先从会计上最基本的等式开始:收入-支出=利润,即:“收入-成本=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利润+固定成本”,其中:最后一个公式等号右边被称之为“边际贡献”,即:边际贡献=利润+固定成本,对照表4-1,用字母表示为CM=P+F或F+P。
名称 | 缩写 | 英文 | 名称 | 缩写 | 英文 |
收入 | S | Sale | 单价 | pr | price |
成本 | C | Cost | 销量 | Q或q | quantity |
固定成本 | F | Fixed Cost | 单位固定成本 | f | Per Fixed Cost |
变动成本 | V | Variable Cost | 单位变动成本 | v | Per Variable Cost |
利润 | P | Profit | 单位利润 | p | Per Profit |
边际贡献 | CM | Contribution Margin | 单位边际贡献 | cm | Per Contribution Margin |
上述推导过程涉及到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如何理解?如果你要开一家公司,不管你有没有赚钱,只要雇人,你得每个月给他开工资,雷打不动,这个就叫固定成本,你机器一开动,开一天是一天的水电费,开两天是两天的水电费,这是随着使用的量的多少而变动的,这里所说的水电费就是可变费用或者叫变动费用。固定成本加上变动成本就是总成本。你生产出的产品卖出去了,赚了钱(可以是权益或资金)回来(也就是收入),首先得弥补所有的成本,才有利润。如果只扣除变动成本,那就是边际贡献。
为便于理解,我做了图4-1,这里面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大家琢磨一下。
表4-1 边际相关概念的中英文对照表
图4-1 成本与边际贡献关系图
表4-2 边际贡献与成本关系比对表
盈亏状态 | 利润 | 等式 | 备注 |
溢(盈余) | >0 | 固定成本F+利润P=边际贡献CM 收入S-变动成本V=边际贡献CM 单价p-单位变动成本v=单位边际贡献cm | 收入弥补F后仍有富余 单位指标*销量=指标值,如单价p*销量Q=收入S |
缺(亏损) | <0 | 固定成本F-利润P =边际贡献CM | F被侵蚀 |
平(保本) | 0 | 总成本F = 边际贡献CM | 不盈不亏 |
表4-1、表4-2字母涵义需记牢,这是进行下面各章节的基础。而本章的“CVP”指的是“Cost Volume Profit”(本量利),其中字母V并非可变成本,需要注意应用场合的不同。
“量本利”这三个字经常一起说,实际上默认了是 “量本利分析”“CVP分析”的简称,说全了是“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有称“本量利分析”的,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与产量(有时也指销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规律,指导企业选择能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的产品、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的生产、经营方案。
量本利分析是为了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克服片面追求增速,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的局限。量本利的“量”可以指销量、产量、采购量,“本”则默认了企业采取变动成本法进行分析,总成本包含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利”指是毛利,在字面没有出现的是“价”,可以指售价、采购价。
量本利分析是业财融合又一典型体现,它有效融合了生产、采购、营销、财务等部门的诉求,克服部门本位主义,从原材物料的耗用水平和采购价格、产成品的销售价格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对比和数据分析,了解各个环节发生变化对利润变动的影响,判断企业的保本活动量,为企业完成利润指标提供数据分析的支撑,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达到最好的状态。量本利分析法比较直观的列示了产品的成本组成明细和毛利情况,帮助生产部门逐项分析成本降低的可能性,为采购部门寻求原材物料的替代打下基础,
量本利分析的5要素F、V、p、Q、P(字母含义见上节)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并电子化,就是为找出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量”,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模型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如利润规划、经营决策和项目决策等。
为了让同学们对量本利有个深刻的认识,我们用两种方法来学习“量本利”图形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摆脱作为“量本利”门外汉的尴尬。
1、手动绘制。先给出图4-2,这是一张手工画的图形,填色逻辑与图4-1保持一致,重点是关注绘制过程的先后步骤。
1) 画坐标轴。画出第一象限坐标系,原点O,横坐标表示销量Q,纵坐标表示收入/成本(S/C);
2) 画三根线。第一,O1线是收入线;第二,O2线是变动成本线;第三,将O2线向上平移F个距离(固定成本),得到总成本线F3;
3) 解读。在O2变动成本的斜率满足小于收入斜率的前提下,得到若干交叉的端点和区域,其中:
n 平衡点:是收入S与(总)成本C相等时的销量Q,S4(C4)点,称之为量本利平衡点销量或保本销量,此时的收入是保本收入。
n 收入区:指的是O1线往下与横坐标组合的O1Q三色三角形区域。
n 变动成本区:指的是O2线往下与横坐标组合的O2Q绿色三角形区域。
n 固定成本区:指的是O23F围成的二色平行四边形区域。
n 总成本区:变动成本加固定成本,指的是OQ3F围成的三色梯形区域。
n 利润区:分两种情况,一是盈利区,收入大于总成本,S413围成的红色三角形区域;二是亏损区,收入小于总成本,S4FO围成的深红色三角形区域。
n 边际贡献区:分两种情况,一是盈利贡献区,固定成本加盈利,S412OF围成的三色不规则图形区域;二是亏损贡献区,固定成本被亏损侵蚀,S432O围成的蓝色梯形区域。
图4-2 手工绘制的量本利图形
2、EXCEL智能绘制。手工画的图形便于我们理解收入、成本、利润和边际贡献之间的关系,但要将它转化为EXCEL能够识别、表达的图表,还需要对表4-3数据进行加工、做图,打开文件“D:\SZCW\Chap4\量本利简表.xlsx”,按如下步骤操作:
表4-3 量本利制图源表
项目 | 情况1 | 情况2 | 情况3 | 情况4 |
销量 | 0 | 300 | 400 | 500 |
收入 | 0 | 1800 | 3500 | 5100 |
变动成本 | 0 | 800 | 1600 | 2400 |
总成本 | 1500 | 2300 | 3100 | 3900 |
n 插入折线图。选中单元格区域B3:F6(这是大多人可想到的数据源),点击【插入】【插入折线图】图标,选择【折线图】,在工作表中插入一张折线图(图4-3),注意,各线条的颜色可能与此图颜色不同,这无关紧要,可以点中不同的线条,右键修改颜色。同时,EXCEL自动添加了两个菜单【图表设计】和【格式】;
n 编辑图表。点击【图表设计】【选择数据】,在图4-4弹出的“选择数据源”对话框按1-4顺序依次:点中“销量”项目,点击【删除】(从折线图中删除不正确的折线),点击【编辑】,在弹出的“轴标签”对话框“轴标签区域”内输入“=Sheet1!$C$3:$F$3”,指定折线图的X轴(注意X轴与Y轴引用的区域的起始列应当相同,本例分别为C和F列)为“销量”行数据。注意“选择数据源”对话框左方框是设置因变量的,右方框是设置自变量的;
n 设置X轴与Y轴箭头和颜色。双击图4-3“图表标题”右侧任意空白处,在EXCEL界面右侧出现“设置图表区”面板,按图4-5中1-4顺序依次:点击“图表选项”右侧下拉三角形,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垂直(值)轴”(在EXCEL中“垂直(值)轴”即肉眼观察到的竖轴,有可能是自变量轴,也有可能是因变量轴,这里折线图是因变量轴),面板变为“设置坐标轴格式”,点开“线条”,找到“结尾箭头类型”右侧图标下拉小三角,选择一种箭头,找到“颜色”右侧图标下拉小三角,选择一种颜色作为Y轴的线条色;用同样的方法,在“图表选项”右侧下拉三角形,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水平(类别)轴”,设置X轴的线条色和箭头;
n 设置X轴左侧0起点。观察图4-3各条折线X员左侧存点并非与Y下端相交于0点,故而,在“图表选项”右侧下拉三角形,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水平(类别)轴”,按4-5中5-7顺序依次:点击“坐标轴选项”、点开“坐标轴选项”绿字左侧箭头、在“坐标轴位置”下点选“在刻度线上”,此时,折线形如图4-5之8;
n 美化折线图。点中“图表标题”,按DEL键盘删除之,点中“变动成本”字样,按DEL键盘删除图例,点击褐色折线线条,在EXCEL界面右侧出现“设置数据系列格式”面板,“系列选项”“线条”“颜色”右侧图标下拉小三角,选择一种颜色作为该线条的新颜色,用同样的方法改变蛋黄色、灰色线条的颜色;点击“系列选项”“线条”“短划线类型”右侧图标下拉小三角,可改变线条为虚线;;点击“系列选项”“线条”“宽度”右侧的数字,可修改线条的粗细;美化后效果如图4-5之12。
图4-3 插入折线图
图4-4 设置折线图的X轴和Y轴
图4-5 折线的美化步骤
企业生产的过程很少是一步成品的,涉及到大量的中间过程产品,也就是半成品和原材料,这些存货的来源有可能是从供应商,也就是从外部购买的,这是外购的情况。如果某些中间品企业自身有生产能力,就会涉及到同样一种中间品是外购,还是自行生产的决策问题,从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我们决策的思维起点。利润的增长得益于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成本的降低,同样也是扩大利润。
...
摘录自2023年7月新书《Excel数智财务:CFO的业财融合实践之道》,与大家分享。
它还有有声电子书,还能自动朗读。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