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级财管打基础】+作业成本管理
1.含义
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管理方法,包括两个维度:成本分配观VS流程观
①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的需求。
②成本分配是从资源到作业,再从作业到成本对象——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
①提供引起作业的原因(成本动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业绩计量)的信息。
②关注的是确认作业成本的根源、评价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已实现的结果,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改进作业链,提高从外部顾客获得的价值。
2.流程价值分析
关心作业的责任,基本思想是以作业来识别资源,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把作业和流程联系起来,确认流程的成本动因,计量流程的业绩,从而促进流程的持续改进,具体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作业业绩考核。
1)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形成作业成本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作业。
每项作业都有投入和产出,作业投入是为取得产出而由作业消耗的资源,作业产出是一项作业的结果或产品。但产出量指标不一定是作业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
2)作业分析
①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对顾客价值所做的贡献)
增值作业:
顾客认为可以增加其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有用性,有必要保留在企业中的作业,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该作业导致了状态的改变;
(2)该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
(3)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进行非增值作业:
即便消除也不会影响产品对顾客服务的潜能,不必要的或可消除的作业
②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
增值成本:以完美效率执行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即高效增值作业的成本
非增值成本:
增值作业中因为低效率所发生的成本;
执行非增值作业发生的全部成本③降低成本的途径
作业消除:消除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的作业,降低非增值成本
作业选择:对所有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不同作业,选取其中最佳的方案
作业减少: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
作业共享: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3)作业业绩考核
财务指标:主要集中在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上,可以提供增值与非增值报告,以及作业成本趋势报告
非财务指标:主要体现在效率、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比如投入产出比、次品率、生产周期等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