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下面是自己昨天看到的一段话。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于狭隘的痛苦,烦恼不断,其根源就是读书太少。囿于有限的学识和认知,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要想增长智慧、增加见识,就要多读书。读书,是拓宽视野的捷径,也是最低成本的自我增值方式。那些读过的书、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会不断提升你的认知,让你和过去不成熟的自己告别。
这两年自己也开始看一些考试之外的书,一直想做一个读书笔记的活动,但都没有付出行动。这几天重读余华老师的《活着》还是想写下一些文字。希望把这个活动一直延续下去,读完一本书,输出一些自己的东西。第二遍读《活着》,与第一遍相比,又会有一些新的领悟,就像每听一遍课件,也会对知识点有些不一样的理解,等等等等,不要什么都和考试联系在一起好不好。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吃喝玩乐,后来赌博被骗,输光所有家产。败光之后,妻子家珍不离不弃,他也决定痛改前非。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国民军,后背解放军俘虏,给了返乡路费,让其返乡,与家人团聚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心过日子,但又经过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跟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医院。福贵本想和县长拼命,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因为县长刚好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再后来,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候大出血也死在了这家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去世了。女婿二喜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外孙苦根,但最后连他的外孙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活撑死。只有他和老牛相依为命。
书的内容不多,第一次读是花了一个晚上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情绪波动很大,书中也有轻松、善良的的时刻穿插其中,最大的感触还是,福贵的亲人相继去世以后,他还是和老牛坚强的活着,没有什么怨言。就像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写作的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所活着。
1、我娘常说,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家珍脱掉了旗袍,也和我一样穿上粗布衣服,她整天累得喘不过气来,还总是笑盈盈的。
2、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3、家珍得了病,心里自然难受,到了夜里他常偷偷问我:
“福贵,我会拖累你们吗?”
我说:“你别想这事,年级大了都这样”。
4、一家人有一两个月没尝过米的味道了,那种高兴劲啊,实在是说不出来。
5、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2022年1月19日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回复:4楼别叫我姜帅的帖子
确实很经典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