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真正觉醒的家庭:只改变自己,不改变孩子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抱着一只鸡来到武汉大学讲堂,然后摁着鸡脑袋让它去吃地上的米。

鸡一直在抗争,死活不吃。

可当陶行知把手松开以后,那只鸡自觉地就去吃米了。

随后,陶行知对着大家娓娓说道: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孩子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但如果让孩子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一定好得多。

一个家庭使足了力气希望改变孩子,那就是一个蒙昧的家庭。

真正觉醒的家庭,是父母不要停止和放弃成长,孩子其实也跟着一起优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分享过一件趣事。

他的朋友有个4岁女儿,每日在家的时候,往沙发上一躺,拿着ipad就玩起来。

朋友一时很疑惑,不知女儿何时养成了这样一个坏习惯。

思索之间,他突然想到自己每天下班回到家,也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发现问题所在后,他一边笑女儿滑稽的模仿,一边在心里暗暗决定以后再也不那样做了。

当他在家里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以后,发现女儿也不怎么使用了。

朋友感慨地说:“我是做教育的,知道孩子善于模仿父母,没承想会到这种程度。有时候自己无意识的动作,都会被孩子学习去,以后更不敢大意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想要纠正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说教,而是不断完善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儿子沉迷游戏,与他讨论,他却说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该如何教育孩子?

上千条回答里,有位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个初二的孩子,语文和理科成绩一塌糊涂,爸爸去请教老师该怎么办?

老师回答说:得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

爸爸马上付诸行动,周末放弃加班,在学校旁边的自习室陪着儿子一起学习。

爸爸读建造师教材,儿子读名著。

一年后,儿子的语文成绩提高了,爸爸考完了二建。

接着儿子继续学理科,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爸爸也顺利拿到了一级建造师证。

这位老师总结:如果你家孩子没有动力,那么你就自己上,比什么都好使。

主持人杨澜也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你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很难很累,孩子也没有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不妨收回一直放在孩子身上的目光,先做好自己。

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自我成长,成为孩子可追随、值得效仿的好榜样,这才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261人看过 8月前

全部评论(2)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