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晚年修习佛法,临终之时,友人劝他心中努力想着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灵魂才可以飞升净土。说话做事也好,工作娱乐也罢,如果太过用力,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容易陷入困境之中。元丰八年,高太后临朝。苏轼被重新启用,从一个贬官,几个月内连升三级。短短几年,就把他提拔为礼部尚书,加龙图阁大学士,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加上蜀洛两党交恶,他知道自己再进一步,必然万劫不复。主政杭州之后,他开六井、通西湖、建苏堤、储粮防灾、建立安乐坊,政绩斐然。张良被尊为“帝师”,在最富庶的齐地,封地三万户,功居百官之首。后来更是主动求仙问道,不参与朝廷政务,不担任朝廷官职,完全一个闲散道人模样。唯张良功成身退,完美谢幕,连他的儿子也能安然继承爵位。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要退。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要藏。凡事当有度,一味用力向前,不知进退,就是取祸之道。因为心情不佳,他经常去山上松风亭休息,疏解内心烦闷。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但是抬头一看,松风亭那么高,我要如何爬上去休息呢?他忽然想: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心里一下子放松下来,他说:“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执着太重,执念太深。本来可以自由自在畅游江海,却为了一点点饵食,一丢丢名利,一丝丝贪念,饱受铁钩穿颌之苦。学会放下,放下名利,放下执着,人生才能获得自在洒脱。他自己也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国家宰辅。他心中苦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再次回到朝堂,辅政理事,施展抱负。他扑在浩如烟海的经史里,三十余年,著书四百余种,整个明代无人能出其右。放下执念,放过自己,一个人才能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充实平静,自在从容。途中遇到大风浪,同船的人禁不住晃动,纷纷晕船,呕吐不止。苏轼说自己并非自己有异术,只是顺其自然,任凭身体随风浪起伏,“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人生如行舟,路上总有风浪颠簸,有的人用力对抗,有的人却随船起伏。海南多瘴气,又未曾开化,九死一生,自古以来都是贬官的绝地。但是苏轼却坦然接受,他觉得,海南不曾开化,这未尝不是一个传道的机会。他制药、掘井、耕种,为未曾开化的海南带来新的技术。他像一粒种子,从不对抗命运,命运把他撇在哪里,他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结果开花。人生有高潮起伏的时刻,也有平淡平凡的时刻。重要的不是面对什么样的时刻,而是能不能随喜随心。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曾踌躇满志,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请稍等,正在加载
已显示全部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