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为何有人总是三分钟热度?

不知道你们在现实生活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下定决心要每天早起1小时去做想做却一直没时间做的事,精神奕奕定下了计划。

第一天闹钟响起,兴致勃勃起床;第二天,闹钟响了一小会,不耐烦按掉,艰难起床;第三天,闹钟一响,你按掉它,翻了个身继续睡;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早起是为了干什么,多睡一会不香吗?

在同事介绍下,入了公司附近的健身卡,第一天同样兴致勃勃,第二天也还能坚持,第三天,加班到九点,算了,还是回家休息吧;第四天,第五天……直至健身卡积了灰,只好挂咸鱼低价卖出。

为了精进自己,斥巨资入了kindle看书,买了平板,买了网课学习。没曾想,所有kindle的归途是泡面,所有平板的归途是腾讯爱奇艺。

……

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决定做一件事时,我们总觉得自己能大干一场,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优越成果。然而真正做起事情来,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撑得过一星期,也坚持不了一个月。

放弃一件事,实在太容易了。坚持一件事,我们就总是三分钟热度。这背后,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是我们自制力不足吗?还是我们就是没有耐心坚持呢?又或是我们就是这么差劲的一个人,什么都坚持不下去呢?

上述原因都有可能,但都不是本质原因。

我们做事三分钟热度,其实是人体生理机制导致的。

想想我们能长久坚持下去的事情,比如刷剧、听音乐、看电影等等,都是能即时给到我们快感的。

但是我们在决定做某件精进自我的事情时,由于内容可能相对别的来说,会枯燥无聊,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做,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取得质的成效,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坚持过程中不能获得快感,觉得这事挺无聊,做起来没劲。

这就和此前做决定时的设想全然不同。

定做某件事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永远是这件事做成功后我们的所得,这时候身体会分泌出大量多巴胺,我们因此感到愉悦、快乐。但坚持过程总是比较无聊枯燥,这时,我们大脑就会下意识“摆烂”。

此外,我们对事情的热情,还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这个很好理解,同样的事情做多了,快感就没那么强烈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体内平衡”在作怪。

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曾经说过,生物面对环境变化,会把生理状况维持在一个固定状态,这就是“体内平衡”。

这是一种人体保护机制。比如当我们连续几天去健身锻炼时,身体的调节机制就会开始反抗,想要恢复此前的那种固定状态。

所以在这三种情况下,我们的三分钟热度就像是一种“本能”

958人看过 3年前

全部评论(4)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