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21年《中级会计实务》高频知识点汇总(十二)

公允价值的确定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脱手价格)。


1、第一层次输入值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


2、第二层次输入值


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对于具有合同期限等具体期限的金融资产,第二层次输入值应当在几乎整个期限内是可观察的。


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


(1)活跃市场中类似金融资产的报价。


(2)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金融资产的报价。


(3)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隐含波动率和信用利差等。


(4)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


3、第三层次输入值


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主要包括不能直接观察和无法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使用自身数据做出的财务预测等。


企业只有在金融资产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一、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1、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与金融资产的分类密切相关。企业应当对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分别以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进行后续计量。


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是指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将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分摊计入各会计期间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计存续期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或该金融负债摊余成本所使用的利率。


企业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费用、交易费用即溢价或折价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


(2)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确定:


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③扣除计提的累计信用减值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提示】就债权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


企业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计提信用减值准备时,应当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


在预期信用损失法下,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以减值的实际发生为前提,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来计量当前(资产负债表日)应当确认的减值准备。


(3)利息收入


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应当根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但下列情况除外:


①对于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自初始确认起,按照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和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其利息收入。


②对于购入或源生的未发生信用减值、但在后续期间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后续期间,按照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其利息收入。


若该金融工具在后续期间不再存在信用减值,应当转按实际利率乘以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来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4)具体会计处理


核算科目:


①“债权投资”。本科目核算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②“债权投资减值准备”。本科目核算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权投资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提的损失准备。


③“信用减值损失”。本科目核算企业计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要求的各项金融工具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


④“应收账款”等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①企业取得金融资产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②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债权投资期初账面余额或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或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利息调整摊销额,也可能在借方)


③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减值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④出售债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企业持有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应收款项、贷款等的账务处理原则,与债权投资大致相同,企业可使用“应收账款”“贷款”等科目进行核算。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所产生的所有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或利得和汇兑损益之外,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直至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或被重分类。


但是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该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该金融资产计入各期损益的金额应当与视同其一直按摊余成本计量而计入各期损益的金额相等。


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核算科目:


(1)“其他债权投资”。本科目核算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


(2)“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本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


(3)“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本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提的损失准备。


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取得金融资产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注:若购买的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则购买价款中包含的利息,记入“其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其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其他债权投资的期初账面余额或 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①公允价值上升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②公允价值下降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4)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减值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5)出售其他债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分录。


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核算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科目核算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2)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①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②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出售净价,即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5、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除了获得的股利(明确代表投资成本部分收回的股利除外)计入当期损益外,其他相关的利得和损失(包括汇兑损益)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后续不得转入当期损益。


当其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核算科目:


(1)“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本科目核算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2)“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本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取得金融资产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①公允价值上升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②公允价值下降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3)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4)出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差额,或借方)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或借方)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相反分录。


6、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应当按照该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1、金融负债后续计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对金融负债后续计量: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相关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上述金融负债以外的金融负债,除特殊规定外,应当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2、金融负债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1)对于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会计有关外,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以摊余成本计量且不属于任何套期关系的一部分的金融负债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在终止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或在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时计入相关期间损益。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应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反映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


②期末计提利息

每期计入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的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每期确认的“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利息)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③到期归还本金和利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合计)

   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的最后一次利息)

   贷:银行存款



2236人看过 4年前

全部评论(2)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