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当期计提折旧的抵销处理
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因内部交易损益影响当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应当期抵销
固定资产折旧差异分析
项目 | 购买企业的个别报表 | 合并报表 | 差异 |
固定资产折旧基数 | 取得成本(内部交易价格) | 内部交易前的原价 | 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 |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或者做相反分录。
所得税差异分析
项目 | 所得税分析 |
购买方个别报表层面 | 按内部交易价确认了固定资产成本,同时按内部交易价确认了计税基础,如果折旧方法年限相等,则没有暂时性差异,不涉及递延所得税。 |
合并报表层面 | 对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进行了价值还原,但计税基础仍为内部交易价格,导致会计折旧和税法折旧也不同,因此产生暂时性差异。 |
调整原则 | 对于合并层面的暂时性差异,在合并报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满足条件时)。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或者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教师提示】为便于理解,有关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费的抵销,均假定该固定资产为购买企业的管理用固定资产,通过“管理费用”项目进行抵销。
【例10】A公司是B公司的控股母公司,A公司于2×17年3月10日,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给B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A公司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 680万元,销售成本为1 200万元。B公司以1 680万元的价格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入账。B公司将该固定资产用于公司的行政管理,其折旧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税法规定,该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额4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已知A、B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均为25%,且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其他因素。
【分析】2×17年年末,A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如下:
(1)将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销。
借:营业收入 1 680
贷:营业成本 1 200
固定资产 4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0
贷:所得税费用 120
(2)将当年计提的折旧和累计折旧中包含的因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金额予以抵销,即480/(4×12)×9=90(万元)。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90
贷:管理费用 90
借:所得税费用 2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2.5
合并工作底稿(简表)
项 目 | 母公司 | 子公司 | 汇总数 | 抵销分录 | 合并数 | |
借 | 贷 | |||||
利润表 | ||||||
营业收入 | 1 680 | 0 | 1 680 | 1 680 | | 0 |
营业成本 | 1 200 | 0 | 1 200 | | 1 200 | 0 |
管理费用 | | 315 | 315 | | 90 | 225 |
所得税 | |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 | ||||||
固定资产 | | 1 365 | 1 365 | 90 | 480 | 975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 0 | 120 | 22.5 | 97.5 |
………… | | | | | | |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全部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