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工作已不是你想象的模样
根据调研统计,对于大部分财务工作者,日常大概有60%以上的时间是在处理事务性的核算工作。现在,随着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和进一步细分,重复性的、规则性的会计核算事务工作将会被系统内嵌的财务机器人所取代,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银行日记账对账、业务单据按规则生成凭证、按付款条件自动进行银行付款、凭证过账、结账等等。
而会计人员做什么呢?答案是仅处理例外工作。对于这些例外事项,会计人员更多的工作内容不是执行,而是沟通和查找例外发生的原因。这就是今后的核算工作的状态。
很显然,这些事情不需要太多人,而这些人需要非常懂智能系统,不是随便可以胜任的。
那么其他的会计人员做什么呢?
当然是做管理会计。
有人就要问了,管理会计需要这么多人?
当然。过去财务团队的大小取决于核算业务量的大小,也就是报销单越多、收到和开出的发票越多,财务团队规模越大。但是未来,核算工作量翻10倍,对于智能系统来说可能没什么差别,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无论大小,核算人员的数量差别不大,区别在管理会计上。
未来财务团队的规模取决于企业管理的颗粒度,也就是独立考核的业务单元越小,需要管理会计人员越多。另外还取决于企业管理的需求,多一项需求,可能就会多一类管理会计岗位。
但是现在的很多会计人可能无法完成这个转变,因为他们大都栽在这几点上,只要避开这些坑,轻松转型管理会计!
01
避免换老板失败
过去的会计工作是对外服务的,说白了是给税务局、银行、股东看的,别管内部怎么样,外面要想着法的包装,有的粉饰太平,有的故意做亏,屡见不鲜。
做管理会计就不一样了,是给总经理服务的,你总经理就指着你的数据来做决定呢,你给整个假的试试!别说假的,就是数据有所偏差,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02
避免换内容失败
过去财务人员主要是做核算,内容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事项,都是围绕着账务数据的明晰、准确来的。做管理会计就不是这样了,核算的结果只是给你参考,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解业务,支持业务决策,资源调配,效率提升等,只要是有利于业务发展的,你都可以做,都应该做。
从工作状态来说,原来财务部是禁地,财务很少出去,其他人没事也不进来。管理会计就不一样了,得天天和业务部门联系,有的得常驻业务单元,跟着业务人员到处跑,业务人员干啥你干啥。有人可能觉得不爽了,但这才是你的价值。
03
避免换标准失败
会计人员一直被看作专业人士,因为会计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工作指导标准——会计准则和税法,一种业务该怎么处理,是非常明确的,即便部分业务涉及专业判断,比如采用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但整体而言是非常确定的。
做管理会计就不同了。管理会计事项没有固定的处理标准,一切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法可以参考,但老板要求不同,企业文化不同,执行起来可能大相径庭。所以核算会计可以死板,管理会计一定得灵活。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