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中如有描述不当、逻辑错误、理解偏颇或浅薄之处,请指出。
例题 : 华天公司20×5年、20×6年分别以4500000元和1100000元的价格从股票市场购入A、B两支以交易为目的股票。市价一直高于成本。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购入股票公司进行计量。公司从20×7年起对其以交易为目的从股票市场购入的股票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
表29—1
A、B股票有关成本及公允价值
购入成本 20×5年末公允价 20×6年末公允价
A股票 450万 510万 510万
B股票 110万 -- 130万
表29—2
改变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年份 公允价值 成本与市价孰低 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税后差异
20×5年末 510万 450万 60万 15万 45万
20×6年末 640万 560万 80万 20万 60万
1、计算累积影响数。
个人疑问:目的是什么?
①填列 政策变更当期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目“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上年年末余额 的 调整金额;
②在附注中说明对 政策变更当期 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
请问还有其他目的吗?
2.编制有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会计政策变更累计税后差异=累计影响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前形成的差异) 当期税后差异(会计政策变更时点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形成的差异),按“累积税后差异”进行账务处理。
(1)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8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000
(2)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000
贷:盈余公积 90000
3、对于财务报表的调整和重述
是对政策变更当期(2007年)的财务报表进行的调整和重述。
①资产负债表:调整年初数(账务处理中涉及的所有报表项目);
②利 润 表:调整上年金额(2006年,会计政策变更时点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
例题解析: 对利润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金额200000元;调增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50000元;调增净利润上年金额150000元;调增基本每股收益上年金额0.0033元。
个人理解: 账务处理是按累计税后差异处理(包含累积影响数和当期(2006年)税后差异)。因为利润表调整的上年金额,所以政策变更当期2017年的利润表应按照2016年损益发生额对应项目进行调整,而不能直接按账务处理中的累计损益金额进行调整。
③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67500元;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382500,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450000元。
——以上为对2005年期末留存收益的调整,目的是求出调整后的2006年期初留存收益。
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本年金额22500元;未分配利润本年金额127500。
——以上为对2006年期末留存收益的调整,目的是求出调整后的2007年期初留存收益。
4.附注说明。
本公司20×7年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此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7年比较财务报表已重新表述。20×6年期初运用新会计政策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为450000元。调增20×6年的期初留存收益450000元,其中,调增未分配利润382500元。调增盈余公积67500元。会计政策变更对20×6年度财务报表本年金额的影响为增加未分配利润127500元,调增盈余公积22500元,调增净利润150000元。
个人理解:附注需要叙述的内容就是“政策变更时点前所有的税后累计”对留存收益的影响:
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
⑵会计政策变更时点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 留存收益本年金额以及净利润的影响。
最后的疑问:根据例题,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2007年—政策变更当期;
2006年—政策变更前期;(怎么说合适?)
2006.1.1—列报前期最早期初。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