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①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 同一控制 | 非同一控制 |
合并日的确认 | 合并日无明确认定标准 | 款项结清日或法律手续办妥日为购买日 |
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原则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合并日被投资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现金、非现金和代偿负债等合并对价方式的公允口径; |
以现金、非现金和代偿负债方式为合并对价 | 合并对价的账面口径加上价内、价外税大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差额,先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再冲留存收益。如果小于则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确认非现金资产的转让损益; |
不认定非现金资产转让损益; | ||
以换股合并方式为合并对价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于股本时,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小于时,就先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再冲留存收益。 | 按公允发行价认定“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合并中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相关管理费用 | 计入“管理费用” | |
股票发行费用 | a.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
债券发行费用 | 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即冲减溢价或追加折价。 |
②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买股票方式 | 买价-已经宣告未发放的红利+交易费用 |
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以定向增发股份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 等同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换股合并 |
以非现金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则处理 |
债务重组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 以公允价值口径入账 |
【备注】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即使购自于同一集团。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①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范围的确认
成本法 |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控制) |
权益法 | 对联营企业(重大影响)、合营企业(共同控制)的投资 |
②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时的会计处理
③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初始投资时 | 初始投资成本 | 大于 | 投资当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应份额 | 属于商誉,无需作账。 |
小于 | 差额列入“营业外收入” |
被投资方盈亏时 | 被投资方净利润需调整为公允口径再认定投资收益 |
被投资方亏损时的冲抵顺序: | |
顺销、逆销形成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 | |
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净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的本期实现部分)×持股比例; | |
【备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则反之,但要扣除真正损失部分。 |
被投资方分红时 | 借:应收股利 | |
被投资方发生其他综合收益时 |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 合收益 | 通常投资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转投资收益。 |
被投资方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时 |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 益变动 |
④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该减值不得恢复。
3.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处理
①因减资造成的成本法转权益法
A.减资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B.剩余股份具备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能力,应将以前的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
初始投资时的追溯 | ①如为商誉,无需追溯; |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盈亏的追溯 | 盈余时: |
|
|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分红的追溯 |
|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追溯 | 借:长期股权投资 |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的追溯 | 借:长期股权投资 |
【备注】因其他投资方增资导致本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从而丧失控制权但能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方应将原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
②金融资产转权益法
A.原股份的公允价值+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B.原股份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列投资收益;
C.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匹配的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③因减资造成的权益法转金融资产
A.转让部分的股份按权益法下处置投资处理;
B.剩余股份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C.权益法期间认定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转入投资收益。
④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多次交易完成的企业合并
| 非同一控制 | 同一控制 |
金融资产转成本法 | 原金融资产的公允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 (原金融资产的账面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与(最终控制方角度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之差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
原金融资产公允口径与账面口径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 原金融资产的其他综合收益不作处理。 | |
原金融资产的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 ||
权益法转成本法 | 原权益法的账面余额+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 (原权益法的账面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与(最终控制方角度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之差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
原权益法下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作处理 |
⑤因减资造成的成本法转金融资产
A.减少部分按成本法处置投资处理;
B.剩余部分按公允口径转金融资产,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权益法下需将对应于“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以及对应于“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5.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
①合营安排的界定
②合营企业与共同经营的区分
③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
――各儿算各儿的。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9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