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设国省市县四级税务机构,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税务稽查局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其中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属于职权行政主体,税务所、稽查局属于授权行政主体。
(1)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此外设省、市、县三级地方税务机构。
(2)税务所:《税收征管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因此,在前述授权范围内,税务所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3)税务稽查局:《税收征管法》第14条规定,该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9条又进一步明确,《税收征管法》第14条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是指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因此,在前述授权范围内,税务稽查局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关 | 派出机构 | |
设立机关 | 各级人民政府 | 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
职能范围 | 多方面、综合性(相当于一级政府) | 管理某项专门的行政事务 |
主体资格 | 职权行政主体、地域性行政主体 | 授权行政主体 |
举例 | 区公所、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 | 审计署驻各地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财政所 |
1年前
上表中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并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即不属于职权行政主体;它们仅在法律、法规授权时方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授权范围内),即授权行政主体。
派出机关VS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 | 派出机构 | |
设立机关 | 各级人民政府 | 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
职能范围 | 多方面、综合性(相当于一级政府) | 管理某项专门的行政事务 |
主体资格 | 职权行政主体、地域性行政主体 | 授权行政主体 |
举例 | 区公所、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 | 审计署驻各地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财政所 |
1年前
考点四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授权行政主体)(大纲要求:了解)
类型 | 特征、举例 | |
行政机构 (≠行政机关) | 内设机构 |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内设的交通警察大队、省以下税务局设立的稽查局(被法律、法规授予行政主体资格) |
派出机构 | 审计署驻各地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财政所等(经过法律、法规授权的派出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授权范围内成为行政主体) | |
事业单位 | 《高等教育法》授予高等院校学位授予权,被授权的高校因而获得相应的行政主体资格 | |
社会团体 | 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学术研究团体以及宗教团体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授权消费者协会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等) | |
其他组织 |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经授权,成为行政主体) |
1年前
类型 | 特征、举例 |
国务院(行政主体) |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国务院组成部门 (行政主体) | 国务院各部委: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司法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等(部委行署) |
国务院直属机构 (行政主体) |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海关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信访局、国家医疗保障局等(2023年调整) |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行政主体) | 公安部管理的国家移民管理局、交通运输部管理的国家铁路局、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文化和旅游部管理的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部管理的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数据局(2023年调整) |
国务院办事机构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 国务院研究室 |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1]) | 中国气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1]经过特别授权而享有规章制定权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中国气象局。
[2]《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7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因此通说认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属于行政主体。
1年前
2.行政职权的内容
行政立法权 | 行政主体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权力 【提示】并不是所有行政主体都享有行政立法权 |
行政解释权 | 行政主体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未明确规定的事项作出具体说明和补充的权力(行政立法权的补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立法行为) |
行政决定权 | 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事宜的处理权,如: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以及一定条件下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的权力 |
行政许可权 | 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在法定许可职权范围内,以书面证照或者其他方式允许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力(行政许可系依申请作出) |
行政命令权 | 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要求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要求相对人必须服从的权力,如:行政机关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
行政执行权 | 行政主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者有关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等,在其所辖范围内具体执行行政事务的权力(未经法律规范允许或者无法定依据的行政执行权不得行使) |
行政监督检查权 | 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人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力,如: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等 |
行政强制权 | 行政主体对相对人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作出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权力,包括: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 |
行政处罚权 | 行政主体对其所辖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违反有关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包括某些未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依法实施惩戒的权力 |
行政司法权 | 行政主体作为第三方,在法定范围内对一定的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进行准司法性裁判处理的权力,包括:行政调解权、行政仲裁权、行政裁决权和行政复议处理权等(本质上仍为行政活动而非司法活动) |
1年前
考点二 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大纲要求:熟悉)
1.行政职权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也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权能 | |
特征 | 具有权力的一般属性,如强制性、命令性、执行性等 | |
公益性 | 行政职权的设定与行使不是以行政主体自身的利益为目的,而是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 |
优益性 | 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时依法享有的优先权和受益权,合称行政优益权 【解释】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 | |
支配性 | 行政职权一经行使,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撤销之前,即使违法或不当,也被推定为有效,相对人必须遵守执行 【举例】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只要没有法律上的特别规定,原则上不停止该行政行为的执行 | |
不可自由处分性 | ①不得随意转移:只有符合法定条件,行政职权才能转移,如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委托 ②不得随意放弃或抛弃 |
1年前
考点一 行政主体(大纲要求:熟悉)
概念 | 依法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权、名、责) 【提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经法律、法规授权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特定社会组织(被授权的组织) |
特征 | 行政主体是社会组织(而非个人) 【提示】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
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权) | |
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名) 【提示1】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一般不是行政主体 【提示2】受委托的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因为其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而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举例:房屋征收部门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 | |
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责) |
1年前
考点五 行政法律关系(大纲要求:了解)
概念 | 由行政法调整的,在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与行政相对人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 |
特征 | (1)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一般是法定的,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通常不能相互约定权利义务,不能自由选择权利和义务,必须依据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力与义务往往是重合的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通过行政程序、准司法程序以及司法程序解决 | |
要素 | 主体 |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 |
客体 |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1)物质利益:水、土地、大气、矿产、房屋等 (2)精神利益:人格、文艺创作成果等 | |
内容 |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
1年前
考点四 行政法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大纲要求:了解)
一般原则 |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特别>一般、新>旧) | |
特殊规则 |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 国务院裁决 | |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 |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 国务院提出意见 (1)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2)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 |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 | 国务院裁决 |
1年前
法律渊源 | 制定主体 | 备注 | |
宪法 | 全国人大 | 根本大法 | |
法律 | 基本法律 | 全国人大 | 法律保留原则:税种、税率、税收征管 |
一般法律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
法规 | 行政法规 | 国务院 | 授权立法模式:5y、6m |
地方性法规 | (1)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2)省会、特区、国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3)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 | ||
规章 | 部门规章 |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法律规定的机构 | |
地方政府规章 | (1)省级人民政府 (2)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 | ||
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 批准、备案 | |
其他渊源 | (1)国际条约、国际协定(涉及国内行政管理的部分) (2)对行政活动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解释 (3)行政机关制定和经公告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
1年前
考点二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大纲要求:掌握)
行政合法性原则(形式合法性原则) | 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与法律规定相抵触 |
(1)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 (2)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 |
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2023年调整) | 行政机关必须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平正义观念,符合情理、事理、法理 |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宗旨及意图、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遵循行政惯例或先例,做到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2023年调整) (4)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又称“禁止过分”原则) 【解释】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5)行政行为应符合法理、情理及事理要求,符合自然规律、客观性要求和社会道德观念,符合人类理性和公平正义观念 | |
行政应急性原则 | 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的现行法律依据的或依据紧急状态法作出与通常状态下的法律规定不同的措施(一般情形下合法性原则的例外) |
行政应急权力行使条件 | (1)必须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 (2)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否则无效,除非事后经有权机关作出特别决定予以追认 (3)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接受有权机关的监督,尤其是权力机关的监督 (4)行政机关行使应急权力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遵循合目的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安全原则 【提示】遵循比例原则要求行政应急行为应当适当、适度,尽最大可能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或者最低程度的范围内 |
1年前
考点一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大纲要求:了解)
行政法的概念 | 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监督控制,以及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
(1)设定(创设、规定)行政权力的法 (2)规范行政权力运用及行使的法(2023年调整) (3)监督行政权力的法 (4)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 | ||
行政法的特征 | 形式特征 |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数量多,且具有多种法律渊源 |
内容特征 | (1)行政法内容广泛 (2)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特别是以部门或地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的具体规范,其稳定性相对较弱(2023年调整) (3)行政法往往包含实体与程序两种规范 |
1年前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没有法律依据的委托是不合法的,也是无效的。
(2)委托必须在法定权限内。
(3)必须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
(4)受委托组织必须在委托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使委托的职权。
(5)必须履行书面委托手续。在书面委托中,明确委托的范围、权限、期限及相应要求。
(6)委托行政机关必须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实施监督,并对其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委托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被委托的组织虽然行使行政权,但却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被委托的组织由于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没有“名”),且相应法律责任也是由委托机关承担的(没有“责”),故虽然其行使行政权力,但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