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今日分享

【转发】一个人是乐观,还是悲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事物或境遇的解释方式。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是把这件事看成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是特定的,还是普遍的;是外因导致的,还是内因造成的,会深刻影响这个人的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评价和后续的行为模式。一个习惯于把挫折和不幸理解为暂时的、特定的、外因导致的,始终都能看到美好、光明和希望一面的人,更容易保持积极和向上的心态,从每一种境遇中找到正面的意义,从而更快地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我经常跟一些父母交流,发现很大一部分的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解释方式本身偏于负面:孩子顶嘴说他没规矩,听话说他没主见;孩子活泼好动担心是多动症,内向文静又怕是自闭症;孩子打人说他太霸道,被打说他太懦弱;孩子争第一说他太好胜,不在意名次说他不求上进;孩子交朋友怕学坏,没朋友说他性格孤僻;孩子助人怕吃亏,不助人说他自私……消极、悲观的父母,如何能养育出阳光、自信的孩子?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如何解释孩子的行为,如何构建亲子关系,不仅会影响着自身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和教养方式,也会成为一种榜样示范,影响孩子解释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期待我们的孩子能够积极、乐观、阳光,拥有正向思考的能力,作为父母,我们要先成为一个有自己生活和爱好,有正面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心态阳光、积极乐观的人,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和示现。其次,我们要试着从孩子的每一种经历、每一个问题中找到正面的意义,把一切的经历和问题都视为孩子成长的阶梯,始终给孩子传递信心、勇气和力量。这样,当孩子有一天必须自己去面对这些挫折和困难时,也会选择用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各种境遇,正面去解释和应对发生的一切。
448人看过 1年前

全部评论(1)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