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记我的财会考证之旅

     我从事于金融行业,但日常工作和财会、税务关系不大。2018年经过为期6天的面授培训后顺利通过并不容易的AFP考试,增强了我考证的信心,于是从2019年开始备考注册会计师,也为了保持自己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毅力不够和工作岗位的变动,并未好好学习,只压线过了一科。2020年怀孕生娃在家休息,就第一次报名了正保会计网校的课程,主考CPA,顺带考了中级和税务师,结果是全科通过中级和税务师,但CPA又只压线过了一科。匆匆总结下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站在巨人肩上,事半功倍。不管是AFP的面授,还是中华的网课,我最大的感受都是,跟着老师学,更有效率。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浅显易懂。因为每个老师的风格、音色、语速都不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网校的课程有基础班、习题班和冲刺串讲,充分利用好不同课程的特点,学习前期听好基础班,全面覆盖,后期利用习题班和冲刺串讲冲刺,巩固自己薄弱的章节。虽然不建议临时抱佛脚,但临阵磨枪,真是不亮也光。考前一到两个星期,可能受到压力的影响,效率会比之前学习时高。不管之前学得好与赖,都要抓紧一切时间,尽量往脑子里塞考点,多塞一个是一个,能否通过可能就取决于多看的这一两个考点了。

     二、CPA成绩出来之后,自我反思了一下,主要有几个问题:1.4门科目都是第一次参加考试,低估了它的难度,有点盲目自信了。所以这里也建议大家,只要是报考了,就一定要去参加考试,参加了不管怎样肯定是有收获的。2.学习的过程中,前紧后松了,以至于最后没有系统得复习一遍,很多知识点也记不住。记忆的时间花少了,今年要专门花时间特意去记忆和背诵。3.习题做少了,看的都会,一做都不会,还是要边听边自己动手做。4.电子讲义要自己删减修改,以便于听完一遍基础课程后,后面可以通过复习讲义一遍遍快速巩固。

     最后,关于一年考几证的问题,我觉得主要看个人。就我自己而言,今年没有上班,时间是很充足的,虽然不是财税类专业,但也是名牌经济院校毕业,自诩学习能力还可以,所以我报考了三证。中级的课程比注会出来的早,中级的会计和财管比注会内容少,也更简单,基本上我就是拿中级的会计和财管当做预习了,中级的经济法和注会有些章节不同,需要单独学习,我就是等学完注会经济法的基础课程后,在中级考试前单独学的。税务师因为教材和课程比较晚,就主要是学习了注会的税法,考完注会后再学的税务师习题班和冲刺串讲班,涉税实务因为是税务师唯一一科有主观题的,也着重学了这一科的主观题。

     2021,希望继续努力继续收获!

919人看过 4年前

全部评论(4)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