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第三章 财务预测与财务预算 4

 知识点:

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
  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一般指利润。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决策、成本决策和定价决策,也可以用于投融资决策等。
  ——本量利分析前提假设——
  ①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②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③产销平衡;
  ④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一)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本概念
  (1)固定成本(或固定费用),是指与商品产销数量没有直接联系,在一定时期一定产销数量内其发生总额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等。
  单位固定成本是与产销量的增减呈反方向变动的,即产销量的增加,每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相应的减少。
  (2)变动成本(或变动费用),是指其发生总额随商品产销数量的增减变化而相应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售佣金等。
  单位变动成本通常与产销量的变动无关,即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固定不变。

  2.企业总成本的构成(必须掌握这个公式)
  总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本量利分析优缺点

主要优点

》可以广泛应用于规划企业经济活动和营运决策等方面;
》简单易行、通俗易懂和容易掌握

主要缺点

·仅考虑单因素变化的影响;
·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且对成本性态较为依赖。

  

(二)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又称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它是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金额。边际贡献抵偿固定成本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利润总额
  边际贡献的公式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数量
      =固定成本+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③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三)盈亏临界点的确定
  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过计算企业在利润为零时处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等。
  【教师提示】盈亏临界点也称保本点、损益平衡点,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处于不亏不赚,即利润总额为零的状态。【教师提示】公式1适用于产销单一产品的企业。

  公式2适用于产销多种产品的企业。
  【教师解读】产销单一产品的企业,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也可以直接用公式2,但一般说来,对于这类企业,更多使用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即公式1)来考虑临界值。

  【例4】假设某公司计划年度的销售收入为780 0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75 000元,变动成本率为65%,则该公司计划年度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75 000∕(1-65%)=500 000(元)

928人看过 5年前

全部评论(4)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