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录都是类似的,另外举一个例子供你参考
①、购入包子铺债券
借:债权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 1000
贷: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50
我们会发现,这种情况下债权投资被拆分了两个明细科目,实际的摊余成本是两个明细的净额,其实还是1000元。
但是准则这么做并非多此一举,该做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能保障债权投资科目的摊余成本能够准确计量,又使得债券的面值信息得到了记录。
②、计提第一年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59
借: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1
贷:投资收益 100
投资收益的金额体现了实际利率法的精髓,会计一直讲究的是实质重于形式。
该笔投资本质上就是,我们用1000元购买了年利率为10%的公司债券。
但是我们实际只能收到59元,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咋办呢?
差额记到债权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利息调整科目会随着每年的冲减,逐渐清零
③、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④、计提第二年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59
借: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 104
4条追问解答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