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出口退税的理解
、抵、退是执行增值税出口货物退()税政策的一种计算方式,基本思路是:对出口货物首先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出口与内销一样都是销售,本来都要征税,但为鼓励出口各国对出口的货物一般都免税),其次将出口货物所耗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退还企业以降低企业成本。但由于企业购入的原料既有用于内销货物的生产,也有用于外销货物的生产,无法一一区分,因此在确定应退税额时采取了一种间接地计算方法:在出口货物不征税的基础上,用全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包括生产出口货物的原材料)去抵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即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全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如果为正数,就不存在退税;如果为负数,就说明需要退税(具体退税额的确定下面再讲)。
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抵减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当月应抵减进项大于应纳税时,对未抵完部分予以退税。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由于企业在购入原材料时一般按17%计算进项税额,但国家在对企业退税时可能是按低于17%的税率进行退税(如15%或13%等),这意味着国家对企业的退税是不完全的,即并不是企业前面交多少,国家在企业产品时就会对企业退多少。因此首先要计算当期进项税额中国家规定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算公式为:当期进项税额中国家规定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的离案价×(出口产品的征税率-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当期进项税额中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这部分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只能由企业自己负担,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2)计算当期的应纳税额=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中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如果这一数据为正数,就不存在退税问题,企业正常交税即可;如果这一数据为负数,企业继续按下面的说明计算退税。
(3)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公式为: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产品离岸价×国家规定的该产品出口退税率,这一数据可以理解为国家将来对企业出口退税的最高限额。
(4)将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的应纳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进行比较,以较小者为国家向企业的实际应退税额。

===================================================================
免抵税额表示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作为城建税他们的基数呢?

答复如下:
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如这部分退税,那么内销那部分就要交税。这样此部分不退,内销相应的部分也不交,就两相抵了。
由此可见,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增值税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底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底税额。通俗地讲,是指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也就是说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计算公式: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也就是说,这部分税款,本来是应该向税务机关缴纳的,但是被出口退税抵销了,不再退税,也不再交税,但是增值税抵销了,附征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无税可抵的,所以仍然要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

免抵税额没什么实际意义,是为了平衡关系的。
如果计算出的当期应纳税额绝对值大于免抵退税额,则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税额=0
如果计算出的当期应纳税额绝对值小于免抵退税额,则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纳税额绝对值

======================================================
免抵税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计缴城建税? 免抵税额的含义

答复如下:

免抵税额,是免抵退税额与应退税额的差额,是不能留抵下期的,也是不能退税的,是企业没有充分享受到的出口退税。免抵税额是出口退税部分抵了内销部分的增值税,是因为一个是应退、一个是应交,所以抵掉了,但是退税部分对应的城建税不予退还,那么内销部分的增值税应交的城建税就无法抵掉了,所以免抵部分税额需要缴纳城建税。


===================================================

当期免抵税额是什么意思?


答复如下:
一个生产企业,有内销也有外销的时候,内销会存在“应纳税额”,外销会存在出口应退的税额,也就是说会同时存在: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纳税额(内销的),向税务机关申报退税(出口的)。为了减化税收征管,税法同意以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与国家应退的税款相抵消,这就是“免抵税额”的含义。
由于免抵税额的存在,直接减少了企业当期内销的“应纳税额”,而企业应纳税额是计算城建税的依据,所以这个“免抵税额”应该作为城建税计税依据,不能因为征管方式的改变(简化手续)而减少城建税的计数基数。

======================================================
它是免抵退税额大于期末留抵的金额

计算这个数额主要是为了帐务处理的需要,因为实行“免抵退”政策实际有三种情况,
A、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交增值税,这时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这时帐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B、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这时免抵税额为0,帐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C、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帐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



13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