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初级会计实务

  6.固定资产关键考点

  (1)常见客观题选材

  ①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买入方式、自行建造方式);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1)不需安装的设备
  入账价值=买价+相关税费(不含增值税)
  相关税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税金等。不包括采购差旅费及增值税。
  
P.S.固定资产的增值税
  固定资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动产,也就是建筑物;另一类是动产,也就是机器设备。从2009年月1日起,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新增值税法规定,机器设备相关的增值税,实行抵扣制度,不计入资产成本;但是,建筑物相关的增值税,还是不能抵扣的,还是要记入不动产成本的

(2)需要安装的设备
  需要安装的设备,分三个阶段核算:①购买设备;②安装;③固定资产入账。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③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商品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④工程物资盘亏盘盈
  建设期间工程物资盘亏、报废或毁损,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盘盈冲减工程成本。
  工程完工后工程物资盘亏、报废或毁损,计入“营业外支出”;盘盈计入“营业外收入”。




⑤自营工程发生的工程人员工资等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⑥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
  借:在建工程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⑦在建工程发生的借款费用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应付利息
  ⑧自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其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原则,尤其是盘盈时按前期差额更正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多项选择题出现;

盘盈
盘亏
按前期差错处理,盘盈当时:
当时
处理时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其他应收款
  (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③固定资产减值计提额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另外,为了调整该折旧方法的误差,要求在倒数第二年改为直线法。

4.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的复核所产生的指标修正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⑤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
  3.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计。
  借:银行存款或原材料(残值价值)
    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贷: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4.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5.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改扩建后新原价的计算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

  ⑥固定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
 
  7.无形资产关键考点

  (1)常见客观题选材

  ①无形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成本
  入账价值=买价+相关税费(包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相关税费:包括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用、测试费用等,但不包括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也不包括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二)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合同价或协议价入账(显失公允的除外)。
  借:无形资产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②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原则;





  ③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④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认原则;
1.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规定的期限;
  2.如果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短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规定的期限的,则应当按预计使用期限确认其使用寿命。
  3.没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定期限的,应合理推定。当合理推定无法实现时,应界定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可以不摊销。


  ⑤无形资产减值的提取和后续摊销额的计算;
(一)无形资产摊销额的计算
  1.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摊销;
  2.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残值应当视为零。
  3.无形资产的摊销额的计算,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年限平均法。
  【关键考点】需结合固定资产对比掌握摊销计算原理,尤其是在资产减值与摊销的关系上与固定资产原理相同。
(二)无形资产的摊销分录
  借:制造费用(用于特定产品生产的列入该产品的成本)
    管理费用(自用的一般无形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的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⑥无形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


  



  8.投资性房地产关键考点

  (1)常见客观题选材

  ①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
  
  ②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原则;
A.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期末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C.收取租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另外,采用此模式形成的初始入账成本应列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③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
1.以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2.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④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时的损益额的计算。
(一)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1.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
  2.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二)公允价值模式下
   一般分录如下:
   1.按实际收到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2.按当时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也可能在借方)
  3.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或反之。



最后轻松一刻



15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