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对话达人】127期:别等时光,偷走你所有的选择——从企业到税局,七年拿到注会和税务师!

豹大神 二星青藤勋章


  各位网校的学员,大家好。我是taxjob。今天有幸受网校“对话达人”栏目之邀,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会计学习与实务工作方面的一点感悟。

  看过网校很多期对话达人的访谈,有的在实务工作中作出了特别优秀的成绩,有的一年过三师。所以与其说是与大家分享,莫不若说是谈谈自己在CPA学习方面的一点经验教训。

——嘉宾·题记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2008年大学毕业,学了的是社会保障,非会计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百货零售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做经营分析方面的工作。工作了1年后,2009年进入税务局,在税务机关工作至今。2017年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和税务师考试。

  其实我是从2010年开始备考注册会计师的,历经7年,2017年才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有时候看网校的达人访谈,我就觉得自己确实拖拉,一个考试而已,我竟然拖拖拉拉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最好的就是3年通过,2年专业阶段,1年综合。应该一鼓作气。现在看网校好像开发了注会联报班,也就是3年过,这应该是个不错的产品,注会就应该这样学习考试。

  初识注会

  本来注册会计师可能是与我无缘的,我也从未想到过考这个东西,就像我从未想到我会进入税务局工作一样。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在你意料之外,不期而遇。

  2008年毕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要接触很多财务数据、经营销售数据,跟公司的财务部接触比较多,财务部门的经理具有中级职称,经常听到财务部门谈论说中级比较难考、注会很难之类的,当时也就是那么一听,没放在心上。后来日常工作中经常有专业名词要请教财务部门同事,当时只是觉得财务是一项很专业的东西,高、大、上。

  本来也许会在公司一直干下去,2009年,因为一些原因,我考了公务员,进入了税务机关工作,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工作地点离女朋友也比较近(当时谈了一个女朋友,她在读研究生)。也许是税务的待遇也并不是那么符合期望,也许是内心还有去外面闯一闯的冲动,当时想的是等女朋友毕业以后,一起去同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因此,我从进入工作单位的第一年开始,就开始了解和准备注会的考试。作为一个零基础非专业的考生,真的很难。我记得当时我在了解CPA报考及学习相关的信息时,由于工作的单位里面还没有人考过CPA,我自己都不看好自己能考过。

  首次考试顺利通过

  2011年报开始了第一次CPA报名考试(其实我想先报考注册税务师,但当时注册税务师考试还是很傲娇的,需要工作经验满多少年之类的,还要单位出具工作经验证明等等,总之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我报考的第一门课程是税法。开始是自学,虽然工作日常每天都能用到,但是日常用的可能也就是教材上的十分之一。有很多东西还是很吃力。当时了解到网校的课程,就报了一个最便宜的基础班,听叶青老师的税法。叶青老师确实讲的很好,条理清晰、知识点总结到位,对于我这样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人,都给我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税法知识体系。当然,我自我感觉学的也比较认真了,然而,2011年考试的时候,我的税法也就考了60分出头,我内心感觉到了这个考试的难度。

  其实注册会计师的税法学好了,不用任何复习,轻松应对税务师考试。我就是2017年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完后,考的税务师,根本没复习,连税务师考试的教材都没有买,完全打酱油,甚至考试当天我连考场都走错了,最后考试都迟到了,就这样还顺利通过、甚至分数都达到了三位数。或者应该说税务师越来越简单了。

  怀疑自己的智商

  2012年,我报了4门,审计、经济法、会计、风险管理。从3月份开始看书,由于白天工作挺忙的,只能每天下班看书到晚上十二点,还是看不完,临考试前2个月,我放弃了审计和风险管理,专心看会计和经济法。经济法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个记忆性的东西。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零基础的人来说,看会计真的很吃力,我连教材上得很多专业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比如留存收益、损益这些词我就超级懵逼,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当然,我也搞不懂什么是借什么是贷。在此基础上我自学会计教材真的很痛苦,我自学了30多天,会计教材的进度还不到30页。当时也是报了网校的一个会计基础班,但是由于我是小白,就是基础班我都听不懂,只能自学。我后来为了了解这些基本概念,专门去买一本《会计基础》学习,看完了那本《会计基础》,我对借贷、损益、留存收益、权益等乱七八糟的名词算是有了了解,我一边看基础会计,一边看注会会计教材,就这样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啃下来的。会计教材的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我至少看的有8遍,我有个习惯,记东西时一边看一边抄写,这些章节我手抄的至少都有三遍。当然还是不懂啊,不会做题目啊。于是我就放弃了,开始看后面的章节,从收入章节一直看到合并报表,返回来再看长期股权投资,终于在一个深夜,我一瞬间觉得自己开悟了,明白了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然后结合网校的老师讲义和题目开始大量练习,网校的讲义特别成体系,练习也很有针对性,好多题目都是考生易错的,这样一个过程后,我感觉对会计差不多学明白了。后来当年考试,会计考了76,让我自己都惊讶。经济法顺利通过。风险管理17分。

  坎坎坷坷通过专业阶段

  2013年,还剩3门。同时,这一年女朋友也放弃了外地的工作,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我也打算在所在的城市定居了。可能是当时考试的那个初衷、那个动力减弱了,自己学习也不怎么上心,也没好好看书,考前一个月才装模作样看了一段时间,当年报考的风险管理、审计、财务管理三门全部没通过。

  2014年,报考了风险管理、审计、财务管理三门,审计通过,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未通过。2015年,风险管理通过,财务管理58分未通过。财务管理简直成了我的噩梦,2014年2015年对于财务管理我都认真学了,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是我就是考不过。

  2016年,税法超过五年作废。我报考了财务管理和税法。吸取了以前年度考试的教训,我对财务管理按照从零开始的心态进行了学习和做题目,由于财务管理机考,其公式多、计算量大,我打字慢,我提前好3个月每天在电脑上做题目练习,以适应机考环境。当时做的是网校的习题库、跟机考环境差不多,能够倒计时。最终税法和财务管理顺利通过。专业阶段的考试结束。

  吸取教训顺利通过综合阶段

  2017年开始综合阶段考试,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我觉得不能慢慢拖,必须要结束这项考试了。看网上说综合阶段的通过率也就30%左右。于是我开启了战斗模式,每天下班后,一回到家吃完饭就开始看书,杜绝了大部分活动和电视剧、手机、网络。这一年的年初,部门有个同事调走了,我一个人在单位干自己的工作的同时、还接收了调走的同事的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回家时基本都比较晚了,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天看书4个小时,有时候看完书做完题目,已经都晚上一两点了,第二天仍然保持八点半准时上班,有好几次我感觉走路都有点飘,现在想想,自己都佩服当时的自己。

  因为综合阶段考的是六门课程杂糅在一起的知识,所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做大量的练习,是通过考试的主要经验。我为通过综合阶段,做的练习题以及学习的资料大概有五六斤吧。当然,我自己属于是一个很普通、比较笨一点的人。后来考试当天,还是觉得自己发挥的不好,没考到正常水准,但觉得通过是没问题了,这也是考注会第一次觉得一门课程100%有把握通过。后来综合阶段成绩出来76.25分。

  传统上,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写材料、上传下达、协调沟通,时间长了,如果这个人再走出这个体制,放在社会上,真的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可圈可点的技能,除了写材料还能干什么?因为经常跟很多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交流,大家这种困惑很多。其实关键还是学习。人不论在政府、企业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让自己对变化有一个灵敏度,这样才不会面对变化无所适从。

  但所幸的是,我进入的还是比较专业的政府机构,其实在政府体系里,像法院、检察、税务、保监银监等比较专业的部门,都还会有一种比较好的尊重专业、提倡专业的氛围。它能够促进人的不断学习,这对于人的成长确实很有好处。当然如果想就是混的话,也可以混下去的。

  我在考试的这几年里,单位也知道,也都很鼓励。而且在考试的过程中,能感觉到所学的东西真的是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最开始进税局,被安排在税务局的大厅,做的很多都是机械性的工作。后来到了征管部门(就是对企业搞纳税评估得)、之后做税收管理员,再到后来被调入到政策法规部门。在这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学习的那些税法、财务分析、会计、审计真的很有用。而且在面对企业财务部门时,双方都是专业人士,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准是彼此获得工作认可和职业尊重的前提。因为就我自己而言,有时候我看到企业财税人员做的比较精妙的财务税务筹划处理时,我内心都会给对方点个赞、会对对方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欣赏。

  现在在税局的政策法规部门,也算是税局内部最核心的一个部门吧,日常工作是为税局同事、企业财税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培训,会接触更多复杂的财务问题、涉税问题。在这过程中,会深刻感觉到,CPA学习的积淀,对自身在应对这些挑战时的帮助特别大。在这些工作中,我也收获了同事们的认可、企业财税人员的认可。

  我很感谢这段工作经历。这些专业的机构对于专业人员,除了薪资待遇无法按合理水平给你之外,其他的都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给你,尤其是这些机构掌握着海量的知识资源、经验资源。

  以税局为例,它具有一个海量的知识库,各种政策、案例都会有,并且在国际税收、稽查、政策法规等部门也有很多非常专业的人才,如果一个人愿意学习和钻研,这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的成长具有很大帮助。而且,由于工作关系,你还能比较广泛的接触到事务所、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例如网校高志谦老师哦 ),可以获取最前沿的财税资讯和新知,我想,任何一个有心人,在这里面全面的浸淫5-8年,都会有一份职业的自信和从容。

  我们从政府部门离职的人员构成中,也可以看出来,这几年基本上能走出去的也都是法院、检察院、税局等部门居多。像北京国税,好像这几年离开的有好几百人吧,我身边认识的也有好几位这两年离开了,出去后待遇都还不错。这说明市场还是认可这种专业价值的。当然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因为这些人在这些专业机构的锻炼,在选择的时候,才会笃定、才会自信。

  我想随着机构合并,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多这种政府人员的流动。但我以上所说的,不是说税局好或不好,也不是鼓励人离开,不论在哪儿干活,都只是一份工作,适合自己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

  比较牛的考试有千百种,CPA根本排不上号。就职业前景来说,CPA只是一个合格注册会计师的入门类资格考试。但是学习CPA,不是单纯的考试拿证,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中提醒自己: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放弃内心最初的理想。尤其是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不要忘记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一个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获取,能够使你有一个丰盈的状态,无论你处在何处:能够使你在面对逆境时,拥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能够使你在顺境中,不虚度时光,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其实这个考试难或不难,我现在差不多也知道了。一个人只要真真实实的去努力做一件事情,努力到位了,就差不多了。这个考试加上自己的工作经验,会给人在做相关工作时有一份自信,会让人面对变化时多一份从容。

  社会会不断变化,知识会不断更替,相对于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能更快感知变化,体制对社会对市场的变化就不是那么敏感。但真的有一天变化来了,是不是还能从容应对?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题目叫《我36岁了,除了收费站收费什么也不会》,当时我感觉到一阵寒意。在体制内也好,在企业也罢,如果有一天行业衰败了(例如我曾经干的百货及超市零售业)、单位破产了,我们在市场上是不是还有价值、还有充分的竞争力?温水煮死青蛙最可怕,温水煮不死随时做好准备的青蛙。我想,在考试的过程中,每一个考生,你为CPA失去的闲暇,却填充了个人价值的厚度,纵使有一天离开现在的单位,那也会前路海阔天空,阳光明媚。别让时光偷走了未来的选择。

  回首这一段经历,重要的并不是取得了一个什么资格证书,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一种不断学习的习惯,一种坚持不懈的品质。CPA考试,是通过几年的学习,让一个人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财务知识框架,知识内容会淘汰变化更新,但是CPA所塑造的这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会长期受益。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收获。

  感谢那么多个夜深人静埋头苦读的自己,学习的意义在于,我们有更多的自信、更好的能力去选择机会,迎接机会。每个人的CPA考试都会结束,每个人的CPA之路都在继续。与各位共勉。

  (END)

想和嘉宾交朋友吗?

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嘉宾吗?

你有什么想分享的?

赶紧跟帖回复吧!

问答时间:2018.6.14—2018.7.6

>>没有账号请点击此处进行注册<<


  如果您对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人士,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跟大家分享您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学友答疑解惑,成为“对话达人”栏目的嘉宾。

  申请邮箱:fangtan@cdeledu.com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得到别人的帮助也是快乐的,让我们快乐的相聚在网校论坛:“对话达人”专访,就在这里,期待您的加入!



128114人看过 5年前

全部评论(43)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