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暴走大畅谈】就是下个雨而已,为何阵仗闹这么大?天气预报:我已做好被狂怼的准备……

豹大神 二星青藤勋章



会计的同事们 早上好

我是豹大神

哦……

而出门要不要带伞,明天能不能晒被子,地里要浇水还是排水,航班会不会延误……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只需看一看天气预报,便可皆了然于心。

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天气预报是每个人都离不了的重要信息。

近日

#京津冀大暴雨#

刷爆了整个朋友圈

无数被高温折磨的小伙伴等待着雨后清爽天气的降临

然而……

一场简单的降雨过程预报

却发展成为媒体狂欢的盛宴

为什么一场下雨预报会带来如此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呢?

北方气温居高不下,酷热难耐,心理上都期盼能来一场雨缓解高温。

所以一旦有关于降雨风吹草动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吸引到公众的注意,此为群众基础。

比普通公众更关注降雨的是网络上十分活跃的气象爱好者。

他们对天气的“钻研程度”不亚于专业的预报员,

对天气形势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天气过程的捕捉也十分敏感。

最早也就是他们的一篇关于华北降雨的微信文章被大量转发,而这里面很多定性类的话语也被各类媒体大肆使用。

气象部门并不会干涉爱好者讨论天气。

所以存在这样一批活跃且热心的“天气爱好者”

他们帮助传播气象信息,

帮助大众理解天气预报,

科普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这些其实是对气象部门工作的一个很好补充。

即便认知出现偏差,

但本身这就是一个讨论学习的过程,不必上纲上线。

但事情的发展在媒体的介入后,就发生了质的改变。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采集者发布者。

在面对可能引发公众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严肃新闻时,还是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核实真实性。第二,公开信息来源。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在什么年代都是毋庸置疑的。

很遗憾,媒体负分。

不客气的说,在这次暴雨信息传播早期,媒体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不与气象部门核实,直接拿着气象爱好者的定论当做新闻标题并以此博取眼球,是否合适?

有意无意的抹掉信息源,给公众造成该信息获取自气象部门的错觉更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果!

里面用了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图,但预报结论是来源于气象爱好者

这样巧妙的拼接,让网友误以为信息来源是气象部门

最可笑的是,气象部门在后续的辟谣过程中,还被公众指责为自己打自己的脸。

在气象部门正式发布了此次暴雨预报结果后,的确也有很多媒体跟进,

进行转发和报道,对消除前期的消极影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由于已经失去了信息传播的第一爆发点,所以影响效果有限。

这也就造成后期,某些人依然以早期的媒体报道为基础捏造夸大一下,整合成朋友圈疯传的民间谣言。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关于华北降雨预报

最后说说气象部门。

气象部门这几年在信息公开和气象科普方面有不小的进步,

但公道来说,在气象服务方面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面对天气过程时,气象部门往往存在害怕说错话,所以就不敢说话的境况。

导致气象部门发声太晚,而失去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0日,当媒体关于华北的暴雨已经攻占各大头条时,气象部门还在谨小慎微的斟酌,失去了发布信息的最佳时机。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给诸位看官再强调一遍,即便气象部门预报有限。

但请你在面对微信群、朋友圈里小广告式的预报信息时,多打一个问号,查查来源,而不是急于扩散传播

最稳妥的做法还是认准气象部门发布的权威预报,关注中央气象台网站、微信、微博。

(完)


本周话题:

你留意过朋友圈中的谣言吗?

直接在文章底部投票、回帖、留言回复,告诉我们你的答案

各位宝宝们请注意,

如果你们有想分享的,讨论的话题,可以加豹豹的微信fengzaibaobao



21252人看过 6年前

全部评论(34)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