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先大体说说我的注会之路吧。15年通过中级之后,16年报名了注会会计跟税法,弃考。17年报名会计跟财管,过了一门会计。18年通过财管、税法跟经济法。19年参加了专业阶段剩余两门审计跟战略的考试。

17年跟着网校的基础班学习会计跟财管,当年准备中级会计师考试的时候,会计就一直听郭建华老师的课件。注会也不例外,郭老师的魅力在于声音洪亮有力,从不拖泥带水。每次听他授课都特有精神,瞌睡虫都赶跑了。网校大咖老师那么多,每位学员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授课老师,郭建华老师的授课风格很合我意。当年会计备考的时候,因为有中级备考的底子,自忖基础知识底子还不错,加上毕业以后一直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所以理论知识基本过完一遍就算完,当时只着重学习了几遍长投跟合并报表两个章节,毕竟实务基本没接触,所以理论知识要多夯实,结果17年会计考试考得特别基础,长投跟合并报表出题也很少,我记得当年考场不少考生都是提前答卷离场。不过我也是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越基础的知识点越有些模棱两可,所以险险过关。至于财管,我自认学的不错,上了考场才发现,其实很多知识点我都没掌握透彻,出题稍微转个弯就有些犯懵。17年给自己留了后路,若是过了一门,那来年继续,如果没过,那正好算了。然后过了一门会计,财管我记得四十七八分的样子

因为在职备考,原本我的计划也是慢慢来,“3+1计划”,3年通过专业阶段,然后1年完成整个CPA考试。出师不利的情况下,18年我报名了财管、税法跟经济法。财管因为有17年的底子,加上参加考试失利之后,大体也了解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在备考时候有的放矢,我记得网校有总结过财管有100+个公式,我很少刻意去记公式,比如学习年金的终值跟现值时,估计不少学员都记得“期数加一,系数减一”类似的总结方法,我从不去记(主要是记性差,怕记混),我的方法是掌握了普通年金,剩下的就是在草稿纸上画画时间轴,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在时间轴上该标记的数字都标记上,然后看到底求什么,一目了然。再有学习联系法,很少有内容完全独立的章节,所以要联系在一起学习。比如计算股票的市场价值S时,公式是{(EBIT-I)(1-T)-P }/K, 其中: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认的K= Rf+β(Rm-Rf),接下来关于β,可能会涉及到β权益=β资产*[1+(1-T)*负债/权益]的计算公式,诸如此类的出题套路都要提前自己先做好功课,否则临场一个地儿卡了壳,就很难继续往下走。

税法的话我就不多言语了,这两年税法变动比较大,除了实务上比较了解纳税申报的工作,平时习惯关注网校官微,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更新发布的最新税收政策。即使不参加注会考试,税法与实务工作息息相关,及时了解更新知识库存都是很有必要的。

说到经济法,苏苏老师总结的一些记忆方法都值得拿来借鉴,比如“313,519,国窖1573”等等,平时多念叨几遍强化记忆。记得18年备考经济法的时候,想着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就在喜马拉雅平台搜索相关注会经济法音频,我关注的那个UP主后来就没再更新,索性拿到新教材后自己开始每一章节的读。晚上不想做题的时候就拿来读教材,睡前再听两遍,原本是自己的“无心插柳”,后来慢慢的收获了一些同在CPA征途上的小伙伴们的关注。倒也满足了我做电台主播的小小心思

转眼到了19年,剩下审计跟战略,据说是最难的一门跟最简单的一门。除了找来审计跟战略的教材及其他相关学习资料,继续在喜马上倍有干劲儿的当我的小主播外,继续跟着网校课件学习。审计学习跟会计很有关联,客观题主要靠平时学习积累,主观题往往牵扯到实务处理,而且是不常遇到的那种,所以审计难就难在这儿。至于战略,私下认为题量挺大的,如果正儿八经的来阅读案例分析问题估摸很难做完,平时学习的时候,我一般会拿自家公司来加以分析,比如学习波士顿矩阵模型时,看公司哪些事业部的哪些业务分别对应现金牛、明星、问题还是瘦狗,然后看公司目前的政策跟态度,抓住教材最美关键词,结合在一起学习记忆。

以上简单分享几点我的注会备考经验,希望能对征途上的其他小伙伴有所帮助。

您的征文已经被收录,感谢投稿!

点击图片查看>>


6142人看过

全部评论(3)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